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首次出手增持,直接砸下近3000万元,并宣布未来6个月内将累计投入2亿元增持公司股份。这一动作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公告,李西廷于2025年11月27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买入152,340股,均价196.862元/股,耗资约2999万元。这是他首次以个人名义直接持有公司股票,此前其持股全部通过控股股东Smartco Development Limited间接持有。此次增持后,李西廷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51.48%的股份,持股比例小幅上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后续计划——他将在未来半年内继续增持,总金额达2亿元(含本次已购部分),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且不设价格区间,意味着他愿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越跌越买”。他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举是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和对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同时也强调将遵守相关法规,不在敏感期交易或进行短线操作。
看到这条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在这个不少大股东忙着减持、套现的时期,实控人真金白银地站出来增持,尤其是首次直接持股,信号意义非常强。我不是盲目乐观,但这个行为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深挖。
首先,李西廷不是普通股东,他是迈瑞的灵魂人物之一,从创业到全球化布局都深度参与。他选择此时出手,大概率不是为了短期维稳股价,而是对中长期基本面有清晰判断。尽管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下滑12.38%,净利润下降28.83%,但毛利率仍维持在61.95%的高位,说明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并未崩塌。而且国际业务第三季度增长11.93%,欧洲市场更是超过20%,海外正成为真正的“压舱石”。
其次,迈瑞正在经历战略转型的关键期。他们推的AI重症大模型、检验大模型,还有与DeepSeek合作的超声AI方案,都不是噱头,而是在真实医院场景落地。特别是TLA自动化流水线在三甲医院实现进口替代,意味着技术实力已经具备突围能力。这种从设备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需要时间兑现,但一旦成型,护城河会更深。
在我看来,这次增持更像是一个“定心锚”。它不能立刻扭转业绩下滑的趋势,也无法马上拉回机构的减持步伐——毕竟三季度多家公募仍在减仓。但它传递了一个朴素逻辑:连老板都愿意用自己的钱押注未来,我们是不是也该重新审视这家公司被低估的可能性?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国内IVD集采压力仍在,主力资金连续净流出,市场情绪偏弱。但我认为,在当前位置下,李西廷的2亿元增持,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种姿态——一种对产业趋势和企业价值的坚持。这比任何研报都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