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呼唤近一年的“拐点”,终于出现了。
10月29日晚间,迈瑞医疗发布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91亿元,同比增长1.53%,环比增长6.88%,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时隔三个季度终于转正;同期,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01亿元,同比下降18.69%,但环比增长2.50%,实现了反转。
迈瑞医疗透露,2025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相较2025年第三季度还将有所提速。
然而,尽管收入“拐点”如期兑现,但这份季报,还是被中金公司打上了“业绩弱于预期”的标签。从前三季度的整体表现来看,迈瑞医疗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58.34亿元、75.70亿元,同比仍双双下滑12.38%、28.83%。
在30日早上的业绩说明会上,迈瑞医疗董事长李西廷多次强调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并表示国际市场将成为公司走出困境的动力。
“国际的可及市场规模是国内的4-5倍,而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今年刚超过一半,这无疑是未来国际业务长期快速增长的最大底气。即便是我们已经实现了全球范围技术引领的产线——生命信息与支持,也仍未在海外市场建立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未来,国际业务的增长将长期领跑。”李西廷说道。
明年全年有望回归正增长
李西廷的“底气”,从数据中来。
三季报显示,国际市场是公司今年的最大亮点之一。得益于海外高端客户群的持续突破、本地化平台能力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全球各主要地区收入的均衡分布,第三季度公司国际业务同比增长11.93%,相较上半年增长有所提速,其中欧洲市场表现亮眼,同比增长超过20%,独联体及中东非地区也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迈瑞医疗三大主营业务的国际收入,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国际体外诊断产线同比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国际收入占该产线的比重已达37%;国际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实现双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国际收入占该产线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70%;国际医学影像产线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国际收入占该产线的比重达61%。
然而,公司的国内业务却依然承压,拖累了整体营收。尤其是国内体外诊断产线,受当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持续深化的医保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体外诊断试剂的检测量和价格持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使得国内体外诊断产线面临阶段性挑战。今年第三季度,迈瑞医疗的体外诊断产线整体实现收入36.34亿元,同比下降2.81%。
另外两大业务——生命信息与支持类设备及影像类设备,随着上半年国内招标活动复苏,相关营收的同比降幅均明显收窄。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第三季度实现收入29.52亿元,同比增长2.60%;医学影像产线第三季度实现收入16.8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投资者交流会上,迈瑞医疗高管坦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医疗器械各细分赛道过去几年都在陆续经历震荡期,行业规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IVD行业当前仍在经历着量价齐跌的影响,短期内很难出现复苏。
不过,该高管也表示,这些挑战对迈瑞而言同样也是机遇,这不仅将带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更将加快进口替代的速度。
迈瑞医疗称,将从两方面发力,一是加快设备业务的数智化转型,从价格营销升级为价值营销,包括“充分利用好迈瑞独特的数智化方案,从单纯的设备销售商向提供科室级、全院级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二是IVD业务加快双大客户突破,加速培育微创外科、微创介入等高潜业务。
前述高管进一步指出:“虽然国内业务短期面临着困难,但只要我们能做好数智化和流水化这两个战略方向,我相信国内业务将走出困境,预计明年全年有望回到正增长。”
一手分红一手IPO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业绩持续下滑,迈瑞医疗依然推出了今年第三次中期分红。
据公告,迈瑞医疗拟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6.37亿元(含税),加上今年5月、9月已实施的两次2025年中期分红32.98亿元(含税),三次中期分红总计49.35亿元(含税),占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65.19%,累计分红总额将进一步提升至373亿元。
另一边,今年10月,迈瑞医疗宣布启动港股上市筹备工作,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及全球业务布局、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及补充公司运营资金等多方面。
此前,有市场传闻称,迈瑞医疗预计筹资至少10亿美元(约78.5亿港元),不过这一金额数据并没有得到迈瑞医疗的确认。
眼下,一手大比例分红,一手筹备港股IPO融资,资金的“一出一进”让部分投资者颇为疑惑。
对此,李西廷强调:“迈瑞拥有健康的现金流和资金储备,因此融资绝不是我们港股IPO的核心目的。”
结合定期报告来看,迈瑞医疗的现金流非常稳,截至2025年9月末,其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仍高达171.33亿元,较期初余额还增加近五亿元。
相比之下,借助港股这一国际资本平台,持续加码“数智化、流水化、国际化”,才是迈瑞真正的目的。
李西廷表示,“数智化、流水化、国际化”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人才,“港股IPO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大在三个战略方向上的投入力度,也将为我们后续设计并实施覆盖全球核心人才的股权激励计划创造便利条件,助力吸引并提升全球优秀人才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