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持续升温。本周,迈瑞医疗、东山精密、首创证券、千里科技等A股上市公司宣布拟赴港上市。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10月17日,共有11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A+H”上市,IPO募资总额916.89亿港元。10月以来,已有三一重工、剑桥科技、广和通、赛力斯等4家A股上市公司的H股上市聆讯通过,即将加入“A+H”阵营。
据记者统计,截至10月17日,“A+H”上市公司数量达161家。按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进程测算,年内“A+H”上市公司数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指出,A股龙头企业港股上市热潮,其战略动机不仅限于融资渠道拓展,本质上是政策利好、企业全球化与全球资本再配置三重宏观力量共振的结果。赴港上市可以帮助企业构建“A+H”双融资平台,实现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协同发展,更好地整合全球资源,加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17日,港股IPO项目中,状态为“处理中”的上市申请企业达274家,行业广泛覆盖工程机械、医药、消费品、券商、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阳光电源、东鹏饮料、兆易创新等A股龙头公司。
战略新兴产业行业公司备受青睐。其中,医药生物企业尤为活跃,继恒瑞医药今年5月在港上市后,科兴制药、新诺威、博瑞医药等多家药企正在积极推进赴港上市进程。半导体企业也同样踊跃,澜起科技、晶合集成等多家产业链公司递表。
值得注意的是,“A+H”模式成为赴港上市主流。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1日至10月17日,已有79家A股上市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材料。从行业分布来看,79家A股上市公司覆盖了医药生物、通信、食品饮料、汽车、机械设备等多个行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的身影。
5月27日,生猪养殖行业龙头牧原股份公告称,公司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牧原股份表示,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包括但不限于)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研发创新及公司运营等用途。
果链巨头立讯精密8月18日公告称,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据招股书披露的募资用途,所得款项净额将主要用于扩大并升级现有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全球产能扩张;用于技术研发,完善制造流程并提升智能制造能力;用于投资上下游产业链的优质标的。
9月12日,时尚珠宝品牌潮宏基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公司以1.4%的市占率在中国时尚珠宝市场位列第一。潮宏基在招股书中表示,拟募资用于东南亚市场扩张与香港海外总部建设。
A股上市公司为何争相赴港上市?业内认为是政策支持、市场流动性改善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政策方面,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规则,吸引优质A股公司赴港上市。继为百亿港元市值以上的A股公司开设快速审核通道后,今年8月份,港交所进一步放宽了对“A+H”股公司的公众持股限制,满足“30亿港元预期市值”或“10%公众持股量”其中一项即可,由原规则的双重要求改为二选一。
市场方面,今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总额达4378.63亿港元,同比增长260.63%。其中IPO融资总额1889.71亿港元,同比增长228.22%。南下资金年内净买入12153亿港元,为港股市场注入了流动性,增强了市场活力。截至10月17日收盘,年内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达25.86%,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28.92%。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北及华西区主管合伙人任绍文表示,南下资金和外资持续流入港股,助推港股市场估值继续回升,叠加政策鼓励内地龙头企业来港上市、简化A股上市公司的申请上市程序,超大型和大型新股项目将再次云集香港新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