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酒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白酒行业三季报显示,多数酒企陷入负增长,渠道端早已感受到阵阵寒意。行业巨变中,作为“酒类流通第一股”的华致酒行同样承压——
1-9月,营收51.64亿元,同比下跌三成,且由盈转亏,净亏1.99亿元。
然而,挑战之下也往往蕴藏机遇。
“去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去库存,调结构,优模式,旨在解决过去存在的问题,应对外部挑战。”华致酒行总裁杨武勇在接受《21CBR》专访时表示。
这家酒类流通巨头,正通过战略重构,打造三大创新业态,探寻穿越周期的发展之道。
今年以来,其门店逆势增长,前10个月净增377家;市值稳步增长,至11月5日超过80亿。
主动求变
当前,酒水行业面临着双重压力。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传统模式下的酒类行业,增长空间明显收缩;同时,行业内部正在经历深刻的价值重构。
今年5月,华致酒行20周年庆典上,董事长吴向东即已谋定新策略:“过去20年是真的华致,未来20年是潮的、数智化的华致。”
“潮代表年轻人的消费趋势,数智化就是用技术降本提效。”
杨武勇向《21CBR》解释,从生产到采购、销售到服务,以数智化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必然是未来酒水流通行业发展的方向。
基于此,华致酒行重新定位战略模式,定调打造“新零售保真连锁品牌+酒类供应链服务平台”。
遭遇眼前的困难,华致坦然面对压力,主动求变。
“消费需求疲软叠加产能过剩,导致库存高企;同时,名酒价格倒挂致使盈利能力变弱,这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杨武勇告诉《21CBR》记者。
目前,大量高端名酒已低于厂商指导价或供货价,酒商们库存大幅跌价。1-9月,华致计提存货减值损失,高达3.25亿元,这也是利润承压的主因。
管理层已预先出招,化解困局。
2024年底,华致酒行即启动“十八字行动方针”——去库存、促动销、稳价格、调结构、优模式、强团队,以系统性改革直指行业核心痛点。
改革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9月末,其整体库存压减至23.5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三成,成功去除不良库存后,库存周转率大幅优化,甩掉了经营包袱。
更重要的是,华致财务状况持续改善。
1-9月,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5.55亿元,同比大涨241%,在财务结构上,资产负债率降至40.84%,较年初减少约13个百分点,财务杠杆大幅压降。
稳健的财务管理策略,为其抵御行业波动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管理层内部进行了深度“瘦身”。
其优化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和公司架构,尤其将不适应未来战略的销售导向人员,逐步替换为营销、推广、运营、服务型人才,为战略转型提供组织保障。
“高广深密”
“不同门店的定位和模式有所不同。”
杨武勇告诉《21CBR》,华致正以三大业态全方面构建品牌“护城河”:华致酒行打造品牌高度,华致名酒库拓展品牌广度,华致优选构建品牌密度和深度。
华致酒行定位高端,致力于打造品牌的“高度”。
这些门店通常面积较大,从两三百平方米到两千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功能齐全。
与传统烟酒零售门店不同,华致酒行融合了社交、体验、餐饮、品鉴等多元功能,通过高端圈层运营提升品牌价值。
据介绍,这类门店的合作伙伴多是“异业合伙人”,其本身是酒类大用户,能够带动圈层消费,形成独特的商业生态。这种模式提升了保真品牌形象,更创造了超越传统零售的价值空间。
华致名酒库定位中高端“酒水超市”,侧重品牌的“广度”布局。
通过全国性战略,其门店旨在渗透到每座地市级城市乃至发达乡镇,成为区域市场的重要战略据点。
作为2024年底开始筹划运作的新业态,华致优选专注于打造品牌的“密度”和“深度”。
其核心特点是“低投入、少库存、快周转”,完美契合新零售的核心诉求。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级市,华致优选按照“1公里1家店”的密集布局策略,旨在打造区域市场的绝对品牌优势。
据介绍,华致优选项目自9月正式启动招商以来,已签约18个运营商,迅速新增108家加盟门店。
“华致优选的目标是,明年至少做到1000家以上。”杨武勇同时强调,将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不会盲目追求速度。
公开信息显示,三大门店业态均保持稳步拓展,华致酒行与华致名酒库作为成熟业态,门店数各占40%左右。
酒业当下处于低谷,华致招商情况依然较理想,1-10月已新增377家门店。
可见,具有品牌化、连锁化以及新零售模式的头部企业,仍是吸引传统酒商和烟酒店求生存、求破局的重要选项。
协同运营
白酒流通行业,当下竞争激烈。
一边是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渠道崛起;一边,头部酒厂纷纷发力直营,两者均在挤压传统线下经销商的生存空间。
“专业化连锁体系,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能提高渠道效率,并给消费者信任背书。”杨武勇点出华致与普通零售的区别。
华致的即时零售,超越了简单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
在消费端,其新零售战略的核心是“服务体验”和“品牌信赖”。
传统门店因缺乏体验而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新零售门店则通过提升购物体验、完善服务功能,让消费者愿意为之支付溢价。
在合作伙伴端,华致期望能实现“低投入、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目标。
通过“店配模式”的前置仓设置,门店能以少量样品支撑大量SKU的销售,真正做到“品类全、库存少”的理想状态。
基于完整的运营体系,华致优选与传统即时零售平台不同,具有三大核心差异化优势:
定位聚焦中高端人群、模式采用店配体系、功能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据透露,独特的定位,使得华致的客单价达到700-1000元,远高于传统即时零售平台。
同时,华致三大业态共享公司核心供应链体系。
尤其是华致优选,其创新性地引入“区域供应链”概念,与区域运营商合作建立前置仓。
“双轨制”供应链既保证了配送效率,又满足了区域差异化需求,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品牌协同方面,三大业态统一使用“华致”品牌,形成强大合力。
杨武勇告诉《21CBR》记者,运营体系协同,使得专业培训、人才资源和服务标准能在不同业态间无缝流动;数字化协同则通过统一的技术体系,实现价格管控、线上运营和数据分析的一体化管理。
用户为本
“未来,华致的门店一定是一店两开,即线下一家店线上一家店。”
杨武勇强调,华致兼备线下服务体验和线上便捷购买功能;消费者既能在线下享受专业的选酒服务和消费体验,又能在线上实现快速购买和即时配送。
对于中高端酒水的即时需求,华致有着独到理解。
“中高端酒水即时零售的兴起,其实是便捷性需求在逐步提升。”
杨武勇认为,这种需求并非“马上要喝”的急迫,而是“不想花时间精力去选择”,这代表了消费习惯的深层变革。
“未来企业价值关键在‘用户价值’——用户数量、用户质量,这比短期财务数据更重要。”他进一步指出。
据悉,华致体系的会员数量,成为其重要的品牌资产——1000家店对应约100万会员,这种用户积累将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中国酒类连锁占比不到5%,相较于食品、生鲜、日用品等高度连锁化的行业,酒类流通行业的连锁化进程才刚起步,未来增长空间依旧广阔。
“低质量、低门槛、不能保真、没服务没体验、产品不全甚至卖假货的烟酒店,未来会被淘汰。”
杨武勇判断,酒业流通领域新一轮调整,将呈现显著的“马太效应”,依靠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优质企业能在洗牌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大市场份额。
华致的核心战略,即坚守“用户为中心”的终极法则,坚持极致化消费体验,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场景,这也为其服务B端加盟客户提供了运营重点与方向。
“以确定性去对抗不确定,终能为企业价值带来帮助。”
杨武勇说,伴随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和连锁化趋势的加速,华致有信心在行业价值重构进程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也为酒类流通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