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在西班牙砸下41亿欧元建厂
宁德时代(CATL)与Stellantis集团在西班牙正式启动一座投资高达41亿欧元的电池工厂建设,项目选址于西班牙东北部小镇菲格鲁埃拉斯。这是目前西班牙境内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底投产,规划年产能达50吉瓦时,将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用于支持欧洲本地电动汽车制造。
该项目已获得欧盟超过3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被视为西班牙推动“再工业化”的关键一步。西班牙工业和旅游大臣霍尔迪·埃雷乌称其为“西班牙对欧洲再工业化所能做出的最佳贡献”。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建设初期将引入近2,000名中国工人参与施工,后期则计划雇佣并培训3,000名西班牙本地员工。这一模式与宁德时代在匈牙利的项目形成对比——后者因依赖本地招聘而遭遇进度延迟,投产时间已推迟至2026年。
技术代差下的欧洲困局
这场合作背后,折欧洲在新能源转型中的深层矛盾。尽管欧盟正试图通过收紧贸易规则来限制中国技术主导地位,但现实是,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规模化能力已明显领先。正如当地汽车行业负责人David Romeral所言:“我们不知道这项技术,这些组件——我们从未制造过。他们已经领先多年,我们只能学习。”
西班牙凭借低于欧盟平均水平约20%的工业电价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正在努力打造欧洲电池制造枢纽。除宁德时代外,远景AES、大众旗下PowerCo等也计划在当地布局。然而,真正的短板不在成本,而在核心技术与人才储备的缺失。目前,西班牙方面仍需依赖中方技术人员完成初期建设和技术转移。
我看宁德时代的全球化棋局
说实话,看到宁德时代这次在西班牙的动作,我并不意外。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连续多年第一的企业,它的海外扩张早已不是“要不要走出去”,而是“怎么走得更稳”。
这次选择与Stellantis合资建厂,各持股50%,既规避了全资建厂的政治风险,又保障了技术控制权。更重要的是,它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一个质疑:中国企业的出海,不只是卖产品,也在输出系统性工程能力和产业标准。
从财务数据看,宁德时代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6.20%,现金流充沛,完全有能力支撑这种重资产投入。虽然近期主力资金有流出迹象,股价处于震荡下行趋势,但我认为这更多是短期市场情绪所致。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在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和储能市场的持续突破——尤其是2027年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的节点,可能成为下一个爆发点。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欧洲本土保护主义抬头、技术转移带来的长期竞争隐患,都是潜在挑战。但总体来看,宁德时代正在用实力证明:在全球绿色能源竞赛中,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拥有话语权。这场西班牙建厂大戏,不过是它全球版图上的又一块关键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