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联手峰飞航空,低空经济要玩出新花样?
我刚刷到峰飞航空和宁德时代搞了个大新闻——发布"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说实话,看到这个标题时我第一反应是:现在连水上都要搞机场了?这波操作确实有点意思。
水上机场到底靠不靠谱?
峰飞这个"零碳水上机场"概念挺抓眼球。光伏板铺满甲板,船舱改造成候机厅,号称能抵抗7级风,还能实现5000公里增程续航。虽然听着像科幻片,但人家副总裁谢嘉说了,已经拿到300架确认订单,载物版eVTOL连适航三证都齐活了。宁德时代敢砸数亿美元战略投资,肯定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这个方案妙就妙在解决了低空经济最头疼的基建问题。传统起降场选址难、审批慢,现在直接往江海湖泊一放就是现成的"移动空港"。我在想啊,要是真能在黄浦江搞几个这样的平台,从虹桥到陆家嘴说不定真能实现"分钟级"通勤。
低空经济的"水上突围"
从补充材料里其他玩家的动态来看,大家都在各显神通。小鹏汇天在中东拿特许飞行证,时的科技签下350架中东订单,而峰飞选择另辟蹊径搞水域场景。相比陆地起降点面临的空域管制和噪音投诉,水上确实是个聪明的突破口。
特别注意到他们的2吨级eVTOL已经完成跨海飞行,还演示了伞投物资和救生筏投放。这说明不止是概念炒作,在应急救援、海岛物流这些刚需场景已经能落地了。要知道,波士顿咨询预测2040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能到410亿美元,这块蛋糕谁不想分?
风险与机遇并存
不过咱们也得冷静看待。现在行业还处在"适航竞赛"阶段,就像材料里提到的,亿航智能虽然拿了全认证但航程只有30公里,峰飞的载人版还在符合性验证阶段。重载长航程确实是趋势,但技术路线还没定型,谁也不敢说哪家能笑到最后。
还有个潜在风险是政策配套。虽然全国30多个省市都在推低空经济,但空域管理、适航标准这些顶层设计还在完善中。宁德时代敢下注,看中的恐怕不仅是飞行器本身,更是电池技术在航空领域的想象空间——毕竟他们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做到500Wh/kg了。
保持观察,让子弹飞一会儿
作为投资者,我的建议是持续关注这类技术落地的实际进展。低空经济肯定是个长赛道,但现在谈龙头为时尚早。大家可以留意峰飞后续的适航取证进度、订单交付情况,以及宁德时代在航空电池上的技术突破。记住,新风口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决策前一定要做足功课。
(本文提及的所有企业及产品信息均来自公开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