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与峰飞航空联手,正式发布了“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这个听起来像科幻场景的构想,正在中国加速落地。在2025年11月22日举行的峰飞航空发布会上,双方共同推出SunShip零碳水上机场,配合纯电eVTOL航空器,实现增程续航超5000公里,并支持在水域起降。这意味着,未来的空中交通不再局限于陆地机场,而是可以延伸至海洋、湖泊甚至城市水道。
这套系统的核心是“移动的水上起降平台+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组合。峰飞航空的eVTOL航空器由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驱动,最大起飞重量2吨,可覆盖200公里近海任务,适用于能源平台运维、高端文旅、应急救援、高频通勤等多个场景。更关键的是,“载物版”eVTOL已取得适航三证,意味着已具备商业化运行的基础条件;而“载人版”也正处于符合性验证阶段,距离实际载人飞行又近了一步。发布会上,峰飞航空副总裁谢嘉透露,公司累计获得eVTOL订单超2000架,其中确认订单已达300架,足见市场对其技术路线的认可。
宁德时代的“出圈”逻辑
我一直在关注宁德时代的战略布局,这次合作并不意外。作为动力电池全球龙头,宁德时代早已不满足于只做“电动车的电池供应商”。从储能到电动船舶,再到如今深度绑定eVTOL航空器,它的野心是渗透所有需要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移动能源场景。尽管其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有所下滑(2025年前十月装车占比42.79%,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但正是这种外部压力,倒逼它加快向新技术、新赛道突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已有量产能力(能量密度达360Wh/kg),并计划在2027年推出400Wh/kg版本——这正是eVTOL最需要的技术支撑。与其等待车企慢慢接受新技术,不如主动打造应用场景,把电池“嵌入”整机系统中去。投资峰飞航空、共建水上机场,本质上是一场“技术前置”的生态卡位。
峰飞航空:低调却扎实的领跑者
再说峰飞航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最早布局eVTOL的企业之一。相比一些靠概念融资的同行,它走得更稳:适航取证进度领先、订单真实落地、且背靠宁德时代这样的产业资本。300架确认订单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在载人eVTOL尚未完全取证的当下,说明已有运营方愿意为未来买单。
在我看来,低空经济真正的门槛不在飞行器本身,而在“基础设施+运营体系”的闭环能力。宁德时代提供能源底座,峰飞航空推进整机与起降系统,二者合力构建的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一套可复制的低空交通模板。如果这套模式能在沿海或岛屿区域率先跑通,那接下来向全国乃至海外输出就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半固态电池的成本、水上机场的审批标准、空域管理机制,都是待解难题。但至少现在,我们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路径:技术落地,正在从“能不能飞”转向“怎么规模化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