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在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闭幕式专场上,锂电龙头企业董事长展开接力演讲。现场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热情的观众,想要第一时间了解龙头企业对形势的研判。
从现场来看,企业家们认可了锂电行业的复苏与市场需求的长期确定性。“行业形势好了,今晚的酒是甜的。”龙蟠科技董事长石俊峰说。“锂电行业的需求、方法论、全球化都是确定的。”远景能源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表示。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等认为行业依旧存在“内卷”问题。总体来看,加强颠覆式创新、形成更健康的行业生态、继续走向全球化,成为中国锂电行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乐观与确定性回来了!
“去年我讲的是‘不确定的环境下做确定的事’,今天我想讲,把握确定、把握周期。”赵卫军认为,锂电行业的需求、方法论、国际化,以及国际化的方法都是确定的,要在确定性下做好,需要苦练内功。
赵卫军分析认为,未来十年,锂电产业具备确定的周期性机遇。机遇的来源是新能源消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方面的驱动和电力系统的安全需求。
新能源消纳方面,到2035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新能源消纳进入关键瓶颈期,需要储能作为支撑。AIDC方面,以美国市场为例,短周期内需提升25%的发电量。这一方面依靠天然气发电,另一方面就需要风光发电,进而需要大量配储。在电力系统安全方面,欧洲的能源独立需要新能源加储能支撑。
“以上需求支撑起了锂电产业发展的确定性。”赵卫军预测,风光发电很快会进入0.1元/度的时代。预计到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过1.4TWh。
容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白厚善同样关注到了储能的大爆发。据他分析,储能大爆发主要来自三个核心原因:一是电池技术进步,磷酸铁锂快速发展使得成本大幅下降;二是光伏发展促使发电成本具有优势;三是AI技术的赋能,AI的发展让以分布式为主、就地消纳的智慧电网成为可能,为储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曾毓群则重申了对“新能源产业迈入全域增量的时代”的判断。他表示,过去大部分人认为锂电属于交通行业,现在“能源消费电气化,电力供应清洁化”的大趋势带来了对电池的全面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电动商用车爆发式增长,电动飞机、电动船舶方兴未艾,更不用说数据中心、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创造了新的需求。同时,新能源比例也越来越高,带来了对储能的强劲需求。储能是电网最友好的调节器。在各种储能技术中,电化学储能是8小时以下产品中最经济、最可靠的选择。
行业内卷仍需进一步破除
在对行业需求充满信心的同时,企业家们也提到了依旧存在的“内卷”问题。
徐金富在会上强调“价值回归”,并表示希望聚焦高层次的竞争,该降成本时就降成本,该提升质量时就提升质量。
曾毓群直言:“我们不仅‘卷’国内,还‘卷’到国外。今年欧美和中东的一些主要市场,中国企业竞争尤为激烈。尤其是在GWh级别的大项目上,部分企业直接在正常价格基础上降价30%,还承诺寿命增加50%。”说到“承诺寿命增加50%”时,他无奈地笑了。
“中国锂电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是时候想一想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了。”在曾毓群看来,建立高度的行业自律,坚持长期主义,才能建成一个不仅向上而且向善的锂电产业。“中国锂电产业不仅要做到世界第一,还要做到2.0版的世界第一,即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第一,让全世界尊重。”
曾毓群还表示,行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做锂电池很容易,做好锂电池很难。锂电行业技术潜力非常大,但同质化严重,颠覆性创新还远远不够。”他分享称,最近他去韩国等国家考察,发现他们铆足了劲做创新,专注做很多颠覆性的创新。如果国内锂电行业重复“扩大规模、再赚多一点”的旧模式,那么以后可能守不住产业竞争优势,也守不住能源转型的重任。
全球化成为必答题
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如何实现真正的全球化、获得全球的认同,成为行业的必答题。
石俊峰分享了龙蟠科技走向全球的必要性。据他回忆,龙蟠科技入局晚,如果想要做到行业前列,必须要做全球化,而且必须要做垂直一体化。龙蟠科技自2020年起积极布局全球化,同时公司构建了“锂矿—冶炼—正极—回收”的一体化产业链。龙蟠科技目前共有40万吨产能,其中28万吨国内产能、12万吨海外产能。
石俊峰称,公司提出“非常7+1”战略,即7道“护城河”布局和1个底层支撑。7道“护城河”分别是市场全球化、产能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垂直一体化、产品差异化、企业文化全球化。1个底层支撑是ESG。龙蟠科技在印度尼西亚组建了和国内同等规模的研发中心,让研发能力和国内保持几乎同步,以直接满足海外客户的需求。
他还透露了进一步扩建海外产能的计划。龙蟠科技印尼锂源的二期9万吨产能将于明年2月投产,三期工厂正在规划中。未来,公司考虑跟随客户步伐在欧洲等地建立正极材料工厂,从而更方便地服务欧洲、北美客户。
赵卫军同样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确定性。“全球产业输出,是锂电行业‘真做强’的确定性需求。”
他分享称,远景能源在全球化中“踩过最大的坑”,解决过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的问题。特别是走向高端市场时,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本质是文化认同。
“从能源行业、科技行业及制造业的三重角度来看,锂电都非常重要。”曾毓群说。展望“后TWh时代”,曾毓群认为,锂电行业依旧面临不少挑战,而唯一的出路是坚持长期主义,继续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