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亿元!A股询价转让“井喷”,宁德时代一单套现172亿创历史纪录。
今年,A股市场的减持方式正在悄然生变。不同于过去大股东一抛了之、冲击二级市场的粗放模式,一种名为“询价转让”的制度正迅速走红。据证券时报报道,截至当前,年内已有147家上市公司完成162笔询价转让,累计金额接近千亿元——达到998.79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往年,更标志着资本市场在股东退出机制上的深刻转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宁德时代的那场“天量”转让。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此次由联合创始人黄世霖牵头,拟转让4563.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经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后,最终定价为376.12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3.75%,套现约172亿元。这不仅是今年以来单笔金额最大的询价转让案例,也刷新了A股历史上同类操作的规模纪录。
而这场转让背后,是市场对询价转让机制日益增强的认可。该制度自2020年在科创板试点以来,已累计完成322次转让,总市值超1700亿元。今年4月推广至创业板后,迈为股份、胜宏科技、安培龙等公司相继跟进,仅半年多时间就有64家创业板企业披露相关计划。相比传统的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询价转让设置了不低于前20个交易日均价70%的价格下限,且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极大缓解了对二级市场的短期冲击。
从行业分布看,半导体、新能源和医药生物等高成长性板块成为主力。像东方财富、新易盛、芯原股份、联影医疗等也都完成了数十亿元级别的转让。机构参与热情也在攀升:今年每单平均有超过17家机构报价,认购倍数达2倍,最高接近5倍。私募、公募、QFII、保险资金纷纷入场,俨然将其视为获取优质资产筹码的重要渠道。
说实话,看到这个趋势,我是感到欣慰的。过去我们总担心原始股东“高位套现”,一通减持就把股价砸下去。但现在不一样了。在我看来,询价转让本质上是一种“资本接力”——早期投资人有序退出,专业机构接盘并长期持有,既满足了股东流动性需求,又避免了散户买单。财通基金黄元华说得好,这是把资本退出的“洪流”疏导成“细流”。
更重要的是,这种机制正在优化整个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受让方都是具备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力的专业机构,他们进来不是炒一把就走,而是愿意陪企业走得更远。而且6个月锁定期的存在,也让市场少了一些短期博弈,多了几分理性。
所以我认为,近千亿元的询价转让规模绝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信号:A股的减持生态正在成熟,真正的长期主义正在落地。对于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一次百亿级的平稳转让都不再引发恐慌,反而被市场消化吸收,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