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H股解禁引发连锁反应
今天宁德时代H股突然跌超6%,盘中甚至一度跌逾7%,创下近一个月最大跌幅。作为新能源板块的龙头股,这种异动自然牵动了整个市场的神经。从消息面看,直接诱因是近50%的H股IPO基石投资者锁定股份今日解禁,规模约7750万股。这种大规模筹码释放,市场用脚投票并不意外。
解禁向来是悬在股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记得2021年6月宁德时代A股也曾因超4000亿市值的巨量解禁单日暴跌6%,当时流通股一夜之间增加近10亿股。不过历史经验显示,原始股东解禁对股价的冲击往往是短期的,真正决定走势的还是基本面。这次里昂研报就明确表态,继续看好宁德时代在储能领域的优势,认为能源储存系统热潮有望延续到明年。
机构分歧暗藏玄机
有意思的是,机构对这次解禁的预判出现了明显分歧。里昂在十天前的报告就打过预防针,认为解禁不会引发大幅回调,甚至给出685港元的目标价,较当前仍有可观空间。但小摩却悄悄下调了目标价,即便考虑H股相对A股的溢价,上涨空间也仅剩6%,直接给了"中性"评级。
这种分歧或许反映了当前新能源板块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作为"碳中和"主力军,长期逻辑依然坚实;另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始终挥之不去。今天港股新能源汽车板块的集体走弱——小鹏跌超4%,零跑、蔚来跟跌——似乎也在印证这种纠结情绪。
技术面与基本面的博弈
如果我们把视线拉长,会发现宁德时代近期其实利好不断。就在上周,公司刚获得一项电池测量系统的发明专利,今年累计新增专利已达3768个,研发投入同比增17%。这种技术储备正是维持行业龙头地位的关键筹码。
但市场有时更关注短期筹码结构。今年5月宁德时代H股上市时,基石投资者阵容堪称豪华,从能源央企到主权基金应有尽有。如今半年锁定期届满,部分资金选择获利了结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参考8月媒体报道,当时基石份额遭疯抢,甚至有机构暗示愿意接受更长锁定期,可见长线资金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投资者该如何看待?
面对这种局面,普通投资者可能需要多一分定力。解禁带来的波动更像是技术性调整,而非基本面逆转。就像打牌,短期看的是手气,长期比的是牌技。宁德时代在专利数量、研发投入上的持续加码,才是决定其未来牌面的关键。
当然,市场情绪就像钟摆,总是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当新能源板块集体回调时,更需要我们擦亮眼睛,区分哪些是情绪扰动,哪些是实质风险。毕竟,投资本质上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而确定性的锚点,永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