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家机构抢筹宁德时代,黄世霖百亿减持尘埃落定
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黄世霖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1%股份,套现约171.63亿元,这一消息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 11月17日,公司公告披露,本次询价转让的初步定价为376.12元/股,较当日收盘价390.78元折价约3.75%。尽管是“减持”,但过程堪称火爆:共收到55份有效报价,涵盖基金、保险、券商、QFII及私募等各类专业机构,合计有效认购股份数达1.465亿股,认购倍数高达3.2倍,最终由16家机构成功受让全部股份。此次转让不通过二级市场进行,且受让股份有6个月锁定期,对短期股价冲击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出让方黄世霖虽已不在公司任职,但作为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和第三大股东,其一举一动仍牵动市场神经。他目前持有公司10.21%股份,此次减持约占其持股的9.79%,完成后仍将保持重要股东地位。据分析,其资金或投向旗下储能企业时代星云及相关“光储充检”生态布局,而非单纯套现离场。
机构为何逆势抢筹?
看到这个场面,说实话我并不意外。55家机构争抢,3.2倍超额认购,这不是情绪驱动,而是理性配置的结果。在我看来,这次抢筹背后,反映的是机构对宁德时代基本面与行业趋势的双重认可。
首先,锂电产业链正迎来拐点。11月以来,碳酸锂价格强势反弹,六氟磷酸锂、VC添加剂价格大幅上涨,材料端回暖直接打开电池企业盈利修复空间。而宁德时代凭借垂直一体化布局,能充分放大原材料涨价红利。美银证券指出,公司三季度出货量达180GWh,同比增长40%,量价齐升下净利增速超预期。
更关键的是,储能正在成为第二增长极。近期宁德时代与海博思创签订200GWh长期采购协议,紫金天风测算,储能对锂资源的需求已接近新能源汽车。野村证券也强调,其钠电池技术突破低温瓶颈(零下40℃保持90%能量),支持5C快充,将在商用车和长时储能场景打开新局面。国金证券预计,到2027年储能业务营收占比有望从当前20%提升至35%。
我看这轮波动:短期承压,长期逻辑更清晰
当天宁德时代股价下跌3.3%,市值一度蒸发超千亿,但我认为这更多是情绪释放。机构用真金白银投票,恰恰说明376元的价格具备安全边际。东吴证券给出567元目标价,对应2026年30倍PE;美银证券也上调至495元,核心逻辑在于海外工厂陆续投产,成本优势明显,收入全球化比例有望提升至45%。
摩根大通虽对H股持中性看法,但也承认A股具备配置价值,且此次转让价提供了“安全垫”。结合技术面来看,当前股价处于布林带中上轨之间,中期趋势仍属震荡上行,短期支撑位在356.99元。
说到底,黄世霖的退出管理层早已兑现,此次减持不过是财务安排。而宁德时代的基本盘——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36.6%、储能出货全球第一、技术创新持续落地——没有动摇。与其担心一个创始人的资本动作,不如关注它在储能、钠电、全球化上的真实进展。这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