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黄世霖百亿级减持背后,55家机构抢筹、3.2倍认购倍数,一场看似利空的股东转让,却演变为机构用真金白银投票的“价值发现”事件。这不仅是对宁德时代当前估值的认可,更是对储能爆发与技术迭代双重逻辑的深度押注。
高折价率下的机构“抢购”:市场信心的直接体现
本次询价转让价格定为376.12元/股,较当日收盘价390.78元折价约3.75%,远低于常规10%-20%的折价水平。这一“高价”转让吸引了55家专业机构提交有效报价,合计认购1.465亿股,是拟转让量的3.2倍,最终由16家机构全额接盘。这种超额认购现象,清晰地表明头部机构对宁德时代长期价值的高度认可。受让方锁定6个月不得转让的机制,也意味着这批股份短期内不会形成抛压,反而优化了股东结构,引入了更多长期投资者。
核心驱动:锂价反弹与储能需求的“双轮共振”
机构的抢筹并非盲目。从基本面看,**锂电产业链正迎来价格拐点**。11月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反弹至9万元/吨以上,六氟磷酸锂等关键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盈利预期显著修复。而更关键的增长引擎来自**储能业务的超预期爆发**。宁德时代与海博思创签订的200GWh长期采购协议,不仅验证了储能市场需求的强劲,更凸显其在该领域的龙头地位。野村证券指出,公司钠电池技术已实现零下40℃高效运行,年底乘用车落地后将打开新场景,储能正成为支撑其估值的第二增长曲线。
长期逻辑未变:技术、全球化与生态布局构筑护城河
尽管短期股价因减持消息承压,但公司的长期成长路径愈发清晰。东吴证券上修其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并给予目标价567元,认为当前估值具备显著安全边际。海外投行同样看好,美银证券基于匈牙利工厂成本优势和海外收入占比提升逻辑,上调目标价至495元。此外,宁德时代持续加码战略布局,入股氢鸾科技布局制氢,与广汽、京东共建“国民好车”换电生态,与容百科技绑定钠电供应链,这些动作都在不断拓宽其“电动社会”的边界。综合来看,此次转让更像是老股东为支持产业链协同而进行的资金调配,而非对公司前景的背离,宁德时代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