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最新建议引发市场震动:买入宁德时代A股,卖出其H股。这一操作背后,是即将在11月19日解禁的近50%H股流通盘,或将彻底扭转当前罕见的H股对A股溢价格局。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的两地股价背离已至临界点,一场估值重构正在逼近。
H股解禁压顶,溢价难以为继
自2025年5月登陆港交所以来,宁德时代H股涨幅高达116%,远超同期A股60%的升幅。经汇率调整后,H股较A股溢价约25%,这与绝大多数A+H股公司“A股溢价”的常态形成鲜明反差。摩根大通指出,这一异常溢价主要源于H股初期流通盘极小——仅占总股本约10%,稀缺性推高了估值。但从11月19日起,基石投资者禁售期结束,预计将释放接近50%的H股流通股份,流通盘比例将跃升至约60%。如此巨大的供给冲击,极可能打破当前由流动性支撑的估值泡沫。
从估值角度看,目前宁德时代H股市盈率(PE)约为45倍,而A股仅为35倍左右。尽管公司基本面强劲——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5.56%、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稳居第一、储能订单充足,但如此显著的估值差在解禁压力下显得尤为脆弱。摩根大通认为,H股需求在解禁后可能明显疲软,而A股则因本土资金主导、流动性充裕更具韧性。
长期逻辑:H股估值向A股靠拢
我们观察到,随着H股流通盘大幅增加,其定价逻辑正面临根本性转变。过去依赖“稀缺性”和“全球成长股”标签的H股,将逐步转向更贴近A股的“周期成长股”估值体系。外资此前的逼空行情或将告一段落,A股本土机构的资金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长期来看,A/H股估值收敛是大概率事件,H股的估值中枢有望向A股靠拢。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宁德时代动作频频,持续强化基本面。11月12日,公司宣布与广汽集团签署为期十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换电生态布局;同日,海博思创宣布未来三年向宁德时代采购不低于200GWh电芯,创下储能行业最大订单之一。这些动态显示其在技术、产能和产业链协同上的领先优势仍在巩固,为A股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综合来看,摩根大通的交易建议并非否定宁德时代的长期价值,而是基于短期供需结构剧变做出的战术判断。H股解禁是催化剂,而估值差异是核心矛盾。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A/H股的估值再平衡,既是风险,也是重新审视配置机会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