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黄世霖拟通过询价方式转让价值约184亿元的股份,这一消息瞬间引爆市场关注。但这并非“清仓式”减持,而是定向转让给机构投资者,且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对二级市场冲击有限。更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同一时间,宁德时代正以强劲的技术迭代、全球出口领先地位和深度产业链合作,持续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
减持背后的信号:个人资金需求,非看空公司
此次黄世霖拟转让的4563.2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按收盘价计算市值约184.4亿元。尽管金额巨大,但公告明确指出,转让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且采用不冲击二级市场的询价转让方式。转让后,黄世霖仍将持有公司9.21%的股份,依然是第三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他持有的2.59亿股首发前股份并未被动摇,这表明其对公司长期发展依然保有信心。此类创始股东在企业成熟期进行适度资产配置,属于资本市场常见现象。
基本面支撑强劲:技术、产能与出口全面领先
就在减持消息发布的前后几天,宁德时代的一系列动态彰显了其强大的基本面。董事长曾毓群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宣布,公司前三季度锂电池出口量达116GWh,占全国近六成,是“新三样”出口的核心贡献者。同时,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已开始量产,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实现新突破;与广汽集团签署为期十年的战略协议,深化换电生态布局;储能集成商海博思创更是签下未来三年采购200GWh电芯的大单,凸显其供应链核心地位。这些信息共同指向一个事实:宁德时代的行业领导力和技术优势正在持续强化。
从市场反应来看,11月13日宁德时代A股成交额超200亿元,股价上涨6.12%,显示出资金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摩根大通虽建议买入A股卖出H股,主要基于两地估值差异和限售解禁预期,而非对公司基本面的否定。目前宁德时代市盈率约27倍,处于合理区间,其超过1900亿元的货币资金为研发和扩张提供了充足弹药。
综合来看,黄世霖的股份转让是一次性的个人财务安排,而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超30%、客户覆盖特斯拉等主流车企的基本面支撑下,短期波动难以撼动其长期投资价值。行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技术、生态和全球化能力的全面比拼,宁德时代显然走在了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