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一开场就有点东西。宁德时代在四川宜宾一口气签了861.3亿元的项目,180个项目落地,光是10亿以上的重大项目就有26个,占了总金额近一半。这可不是简单画饼,而是实打实要干的事——从原材料到电芯,再到核心零部件,甚至延伸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整个产业链条都串起来了。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900亿,税收50多亿,还带来三万个岗位。看得出来,宜宾已经成了宁德时代的重镇,一个基地就养了三万员工,未来还要冲五万。
但更值得琢磨的,是曾毓群在会上讲的那番话。他说,行业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全域增量时代”。这话听着像口号,可拆开一看,全是实料。他提了四个方向:技术突破、场景拓展、模式创新、零碳生态。
先说技术。第四代磷酸铁锂已经全面领先,第五代已经开始量产,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又有新突破。三元电池这块,麒麟、骁遥这些名字大家都不陌生,还在继续领跑。钠离子电池解决了低温痛点,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进度也处在全球前列。你想想,十年研发投入超800亿,今年前三季就砸了150亿,手笔不可谓不大。专利接近五万项,海外申请量国内第一,这种积累不是谁都能抄得了的。
再看场景。电池不再只是装在轿车里,现在重卡、船舶、飞机都在用。近900艘电动船搭载了宁德时代的电池,连全国首艘纯电海上客船和首个货船换电项目都有参与。低空飞行器那边,两吨级eVTOL已经拿了TC、PC、AC证,OC也在路上了,这意味着离商业化运营不远了。海陆空全都要覆盖,这才是真正的“电动社会”。
模式上,“巧克力换电联盟”年底就要建成1000座换电站,覆盖45个城市,目标是全球3万座。最近和京东、广汽推的那款“国民好车”,租电只要4.99万起,用的就是宁德时代最新的耐高温电池,不用水冷,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这个打法很聪明——把电池变成服务,用户买的是出行方案,而不是固定资产。而且这套系统还能兼容未来的固态电池,等于提前铺好了升级路径。
最后是零碳生态。风光储一体化的产业园已经在宜宾、海南、山东等地落地,回收率更是惊人:镍钴锰99.6%,锂96.5%,都是全球最高水平。欧洲那边还发起了“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明显是要把循环经济做成全球化标准。
前三季度营收2830亿,净赚490亿,日均净利1.78亿,出口锂电池120GWh,占全国近六成。这些数字背后,不是一个企业在单打独斗,而是一整套体系在运转。产能规划接近千亿瓦时,储能出货量虽然市占率有所下滑,但基数摆在那儿,连续四年全球第一的底气还在。
这盘棋,下得不小。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