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不再只是“动力电池一哥”,它的电池正在下海、上天、进矿山,一场从“电动汽车”迈向“电动社会”的全域扩张已经全面铺开。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毓群用近900艘电动船、两吨级eVTOL飞行器取证、以及覆盖45城的千座换电站蓝图,宣告了新能源产业“全域增量时代”的到来。
从陆地到海空:场景革命重塑增长边界
我观察到,宁德时代的增长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过去十年,其成功源于对电动汽车市场的精准卡位;而未来,则在于将电池能力无限外延。商用车领域,其“天行”电池已成为纯电重卡市场首选,甚至为矿区等极端工况开发了高强度版本。在电动船舶方面,搭载其电池的电船已近900艘,并参与打造全国首艘纯电海上客船和首个货船换电项目,标志着技术从内河向海洋进发。更令人瞩目的是低空经济布局——两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已完成TC、PC、AC三大关键适航认证,正冲刺OC运营许可,这不仅是技术验证,更是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提供核心动力支撑。这些探索,真正让“绿色交通”实现了海陆空全覆盖。
模式创新:换电生态与国民好车的协同落地
技术突破需要商业模式来放大价值。宁德时代推动的“车电分离”换电模式正在加速落地,“巧克力换电联盟”计划年底建成1000座换电站,远期目标3万座。这一构想正通过与京东、广汽合作的“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变为现实。该车租电版售价仅4.99万元,支持99秒极速换电,且采用耐高温电池无需水冷,大幅提升了安全性和寿命。这款车型不仅是价格屠夫,更是换电生态走向大众市场的标志性产品。通过京东的用户洞察与销售网络、广汽的制造能力,宁德时代得以将其电池技术和服务深度嵌入消费终端,构建起“制造-销售-补能-服务”的闭环生态。
技术与生态双轮驱动,构筑长期护城河
支撑这场全域扩张的,是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过去十年超800亿元的研发支出,换来的是第五代磷酸铁锂、麒麟/骁遥三元电池、钠离子电池及全固态电池的全面领先。同时,公司正积极布局“零碳生态”,通过风光储一体化打造绿电直连园区,并以99.6%的镍钴锰回收率和96.5%的锂回收率引领循环经济。这些举措不仅响应全球能源转型趋势,更是在为未来构建第二增长曲线。目前信息有限,但可以预见,随着换电网络铺开和新场景应用深化,宁德时代的产业角色将从“供应商”进化为“能源生态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