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不再只是“车轮上的电池巨头”。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曾毓群宣布其电池技术已成功“下海飞天”,从电动船舶到eVTOL飞行器全面突破,标志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加速迈向海陆空全域电动化时代。这场跨越交通维度的布局,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预示着新能源产业增长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从电动汽车到“电动社会”:场景边界的全面拓展
我观察到,宁德时代的增长战略正从单一乘用车市场向多元化场景延伸。在商用车领域,其“天行”系列电池已成为纯电重卡市场的首选,并针对矿区、工程机械等高强度工况推出专用高强度版本,满足了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需求。而在水上交通方面,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电动船舶已接近900艘,覆盖内河与近海航区,并参与打造全国首艘纯电海上客船和首个货船换电项目,填补了绿色航运的关键空白。
更具突破性的是低空出行领域的进展。宁德时代支持的两吨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已在复杂环境下完成多次飞行验证,并已取得TC(型号合格证)、PC(生产许可证)和AC(单机适航证),正在申请OC(运营合格证)。这一系列认证意味着产品距离商业化运营仅一步之遥,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动力解决方案。
技术、模式与生态:四大增长引擎协同发力
支撑这些应用场景拓展的背后,是技术突破、场景创新、模式变革和零碳生态四大维度的系统性推进。技术上,宁德时代第五代磷酸铁锂电池已实现量产,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上再创新高;三元体系电池保持全球领先,“钠新”钠离子电池解决了低温性能痛点;全固态电池研发也处于全球前列。
在模式创新上,“巧克力换电联盟”年内将在全国45城建成1000座换电站,目标全球布局3万座。近期与京东、广汽合作推出的“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正是基于该换电系统,以4.99万元起的租电价格打入主流市场,推动换电模式从To B向To C普及。
同时,公司正积极构建“零碳生态”,通过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打造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并实现镍钴锰回收率99.6%、锂回收率96.5%的行业最高水平,将循环经济纳入长期增长曲线。
全域电动化的深远影响
宁德时代的这一系列动作,本质上是在抢占未来能源系统的底层入口。当电池应用从地面交通扩展至海洋与天空,其不仅是产品的跨界,更是对整个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重构。随着换电网络加速铺开、多场景验证逐步成熟,一个以电池为核心枢纽的“全域电动化”生态正在成型。这不仅将重塑产业链格局,也可能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体系,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其后续落地节奏与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