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勾勒出公司从四个维度持续探索新增长空间的战略蓝图:技术突破、场景拓展、模式创新、零碳生态。这一规划背后,是宁德时代在前三季度交出的硬核数据——锂电池出口116GWh,占全国总量58.3%,研发投入超150亿元。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总量199GWh,宁德时代独占116GWh,市场份额接近六成。在锂电池出口额3971亿元的总盘子里,宁德时代的贡献不言而喻。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10年累计研发投入约8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单季研发投入就超过150亿元,拥有及申请专利近5万项。这些数字构成了宁德时代探索新增长空间的技术底气。
从四个维度的具体布局看,技术突破方面,曾毓群提到量产的第四代磷酸铁锂电池,以及正在推进的第五代产品。场景拓展则从电动汽车延伸到电动社会,涵盖商用车、船舶、飞机等新领域。模式创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与京东、广汽合作的巧克力换电系统,2025年底将在45个城市建成1000座换电站。零碳生态方面,公司正在布局风光储一体化,打造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区。
与京东、广汽合作的国民好车项目值得关注。这款基于巧克力换电系统的车型采用耐高温电池,不需要水冷,寿命更长、安全性更高。广汽埃安UT Super换电版电池租用版起售价4.99万元,将换电技术带入10万元内价格区间。这种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拓展了市场空间,也为未来兼容固态电池留下了技术接口。
在全球布局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同一场合透露,已有50余家中国动力电池相关企业在海外实现本地化生产供应。宁德时代全球13大基地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宜宾基地现有3万名员工,未来将突破5万名。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纳税245亿元,同比显著增长,显示出其产业带动能力。
关于行业技术路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全固态电池整体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固液混合电池已率先进入小规模整车配套。这与曾毓群相对谨慎的表态形成呼应——他在演讲中未过多提及市场热点的固态电池,而是更强调现有技术路线的持续优化。
观察宁德时代的增长逻辑,可以看到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模式输出、标准输出的演进。巧克力换电系统的推广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对行业标准定义权的争夺。而零碳产业园区的布局,则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构建产业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
在全球新能源转型的艰巨任务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宁德时代试图通过这四个维度的探索,打开性能与品质的上限,释放能源服务新价值。从电动汽车到电动社会的场景拓展,从产品销售到能源服务的模式创新,从电池制造到零碳生态的产业延伸,这家动力电池巨头正在重新定义自己的边界。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