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当季实现收入168.32亿元,同比增长35.85%;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15.13%,环比大幅增长140.15%。扣非净利润为7.80亿元,虽同比下降22.04%,但环比增长130.04%,主要受一次性费用影响。具体来看,公司当季计提股权激励费用2.5亿元,并对前期深度合作客户进行约5.3亿元的销售返利,会计上冲减收入,导致毛利率承压。若还原上述影响,估算3Q25扣非净利润可达14.5-15.0亿元,同比接近50%增长,显示出核心业务实际盈利能力强劲。
动力与储能电池板块在3Q25出货量达32-33GWh,同比增长近50%,其中动力电池出货13GWh以上,同比增长约84%;储能电池出货19-20GWh,同比增长33%。尽管销售返利导致表观价格和盈利波动,但还原后动力电池均价约为0.56元/Wh,毛利率17%,单位毛利接近0.1元/Wh;储能电池均价0.35元/Wh,毛利率12%,单位毛利约0.04元/Wh。储能电池盈利环比提升得益于订单结构优化,而动力电池单位盈利保持稳健。随着4Q25储能电池涨价落地及动力电池稼动率提升,动储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消费电池业务在3Q25维持稳健增长,收入同比、环比均增长15%-20%,锂原电池与小圆柱电池需求稳定,TWS耳机、电子烟等小3C品类增速较高,整体毛利率保持平稳。
技术进展方面,亿纬锂能全固态电池研发加速推进。2025年9月,“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已在成都量产基地下线,能量密度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00Wh/L,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高端装备领域。公司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建成,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下一代新品,并评估改造现有产线切入半固态电池生产。董事长刘金成提出,2026年将推出350Wh/kg的全固态电池1.0版本,2028年实现体积能量密度超1000Wh/L的2.0版本。该技术路径分为两条:全固态路线依托新建中试线验证材料与工艺,半固态路线则拟通过局部改造现有圆柱或软包产线实现低成本量产。
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面临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低、界面阻抗大、低温性能衰减及成本高等挑战,当前全固态电池制造成本约为液态锂电池的3-5倍。行业普遍认为,其商业化将率先在高附加值细分场景突破,如高端乘用车、低空飞行器等,随后逐步扩展至大规模应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左右实现产业化。
中金公司维持亿纬锂能2025年归母净利润50.6亿元、扣非净利润44.8亿元的预测,基于2026年动储业务客户结构改善与价格修复趋势,上调归母净利润至80.1亿元,目标价上调至90元,对应2026年26.0x P/E,较当前股价存在12.2%上行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风险包括新能源车与储能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