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联手易控智驾,电动无人矿山进入产业化快车道
宁德时代与易控智驾于10月24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电动无人矿山场景,在资本、技术、市场及生态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协同。这一合作标志着电动无人矿山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新阶段。签约仪式在福建宁德举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与易控智驾CEO蓝水生共同出席,显示出双方对此次合作的高度重视。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基于易控智驾运营的超20座矿山的实际数据,联合研发适用于高寒、高海拔等极端工况的下一代专用电池;同时依托宁德时代及其合作伙伴的矿区资源,打造可复制的露天矿无人运输样板工程,并逐步推广至更多矿区。更进一步,双方计划在完成国内典型场景验证后,推动“新能源+无人驾驶”一体化解决方案出海,参与构建国际绿色矿山标准。
截至2025年9月,双方已投入运营的电动无人矿卡数量超过2000台,累计运行里程突破6500万公里,并在煤矿、金属矿、石灰岩矿等多种矿种中实现规模化应用。易控智驾方面披露,其无人驾驶车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位居行业第一。
易控智驾冲刺“矿区无人驾驶第一股”
值得注意的是,易控智驾并非普通初创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福建上杭,已在北京、上海、郑州设立三大研发基地,并在中国及澳大利亚布局本地化服务网络。其创始人蓝水生为连续创业者,而联合创始人张磊则拥有宇通客车自动驾驶研发背景,团队兼具互联网基因与工业落地能力。
今年6月,易控智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冲击“矿区无人驾驶第一股”。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以2024年收入计,易控智驾已在全球L4级无人驾驶公司中排名第一。不过招股书也显示,公司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9亿元,客户集中度较高,商业化路径仍面临挑战。
而在赴港上市前夕,易控智驾完成超4亿元D轮融资,由宁德时代通过旗下溥泉资本及自有资金领投,多家产业方跟投。这不仅为公司注入资金支持,更凸显产业链上下游对矿山无人驾驶商业前景的认可。
我看这次合作:不只是订单,更是生态卡位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我并不意外。作为长期关注新能源和智能化趋势的观察者,我认为宁德时代此举远不止是卖电池那么简单。
首先,宁德时代早已不是单纯的电池制造商。从储能到飞行汽车,再到如今深度绑定无人矿卡企业,它正在构建一个以“动力+智能”为核心的能源生态体系。矿山场景虽然小众,但具备封闭环境、固定路线、高强度作业等特点,是无人驾驶最早能实现商业闭环的领域之一。而电动化叠加智能化,正是宁德时代想牢牢掌控的“双轮驱动”。
其次,这场合作背后有明显的产业整合意图。宁德时代提供动力电池技术与资本支持,易控智驾输出运营数据与场景理解,二者互补性强。特别是在极端工况下电池的耐久性、安全性、全生命周期成本(TCO)等问题上,联合研发能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随着易控智驾推进港股上市,宁德时代作为重要股东和战略伙伴,有望在未来全球绿色矿山标准制定中掌握话语权。这种“技术+资本+标准”的组合拳,才是真正的高阶玩法。
结合近期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eVTOL、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我能感受到一种清晰的战略脉络:它正在从动力电池龙头,进化为下一代能源系统的架构者。而这一次与易控智驾的合作,不过是这条长线棋局中的又一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