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最近有点东西。电动重卡市场突然就热起来了,国泰海通直接说要迎来爆发式增长,背后是“以旧换新”政策在推着走。不光是国内,欧美那边虽然起步慢,但碳排放考核越来越严,补贴也跟上了,势头也开始冒头。这意味着什么?锂电行业又多了一个实打实的增量空间,而且是重型车这种对电池需求量大的赛道。
宁德时代这边数据挺硬气。前三季度营收2831亿,净利润490亿,同比涨了36%以上,扣非也差不多这个数。现金流健康,动力和储能双轮驱动的格局越来越稳。技术上也没闲着:乘用车有神行超充、骁遥双核,商用车搞出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储能更是甩出了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系统TENERStack,587Ah电芯已经交付。这节奏,明显是在卡位高端。
整个产业链现在是个什么局面?一句话——高端紧缺,中低端过剩。头部企业像宁德、比亚迪这些,产能利用率普遍在80%以上,有的甚至满产;中小企业呢?不到30%,不少都半死不活。原因也不复杂:市场需求升级,要的是高性能电池,小厂技术跟不上,成本又摊不薄,原材料价格一波动,直接就被挤出去了。
出口方面,今年前九个月锂电池出口额553.8亿美元,涨了26.75%。有意思的是,美国不再是第一大市场,德国取而代之,东南亚也在崛起,尤其是越南、马来西亚,这跟国内企业在当地建厂布局直接相关。但短板还在——锂资源对外依存度58%,主要靠澳、智、阿三国,盐湖提锂和锂云母提锂短期还补不上缺口。
瑞银最近把宁德时代H股目标价一口气提到640港元,核心逻辑变了。他们不再只看利润率,而是盯住了出货量。三季度净利率已经到17.8%,单位利润稳定在112元/kWh,再压成本的空间不大,未来增长得靠销量撑。瑞银预测2025年卖638GWh,2026年790GWh。更关键的是,他们把估值基准从26倍PE提到30倍,对标的是台积电、腾讯这些科技龙头,意思很明白——别再拿传统制造业那套看宁德了。
这两天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推出的“国民好车”定名“埃安UT super”,用的就是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块,500公里续航,99秒换电。这事儿看着是营销,实则是在跑通“可充可换、可租可售”的商业模式闭环。再加上AI数据中心带来的储能新需求,宁德的增长叙事正在从电动车单轮驱动,转向重卡、储能、新兴应用多点开花。
固态电池那边,宁德说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2027年小批量,听着振奋,但成本和工艺仍是坎儿。眼下真正的战场,还是在规模化、全球化和绿色供应链上。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