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第四个行权期落地,激励计划进入关键阶段
宁德时代2021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第四个行权期条件已成就,这是近期公司治理层面的重要进展。根据公告,此次符合条件的股票期权可行权数量为715,564份,行权价格调整后为326.46元/份,股票来源为公司定向发行A股普通股。该决策已于2025年10月20日经董事会与监事会审议通过,标志着这一为期五年的激励计划步入收官阶段。
与此同时,公司同步披露了对部分已授予但未满足条件的权益进行处理的情况:因离职、降职或绩效不达标,17名激励对象的111,405份股票期权被注销,另有27名激励对象涉及的46,294股限制性股票被作废。这些操作均依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激励计划草案执行,并获得律师事务所合规性确认。整体来看,本次调整属于正常激励机制动态管理的一部分,不影响计划的整体实施和团队稳定性。
行权背后:业绩达标与人才管理的双重体现
从激励计划设定的考核目标看,第四期行权的核心条件是“2021–2024年累计营业收入不低于6,200亿元”。结合宁德时代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信息——前三季度营收持续增长、盈利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叠加碳酸锂成本下行、储能业务爆发等利好,可以合理推断公司已顺利达成该指标。这也反映出其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仍具备强劲的经营韧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权覆盖的激励对象以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为主,其中包括多名外籍员工,分布于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地。这不仅体现了宁德时代全球化人才布局的深化,也说明其通过长期股权激励绑定关键技术与管理力量的战略正在落地。
我怎么看宁德时代的这次动作?
说实话,看到这份公告时我并不意外。在我看来,这次行权条件成就,本质上是一次“预期兑现”。宁德时代过去几年虽然面临价格战压力,但凭借成本控制、高端产品放量(如神行Plus、麒麟电池)以及储能出海的突破,盈利能力反而得到修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每股收益达4.10元,这些都为激励考核达标提供了坚实支撑。
而且,同步作废部分权益的操作也很有讲究。它不是简单地“发奖”,而是建立了明确的退出机制——能者上、退者清。这种动态管理让激励计划更具约束力和公平性,避免了“躺赢”现象,真正实现了激励与绩效挂钩。
再结合公司最新动向:20亿元布局洛阳新公司、匈牙利百GWh工厂即将投产、海外订单持续落地,我认为宁德时代正处在“内生激励+外延扩张”的共振期。短期股价虽受行业资金净流出影响承压,但中期基本面依然扎实。
当然也要警惕风险,比如欧美贸易壁垒抬头、全固态电池技术变革节奏等。但就目前而言,这个行权节点的到来,更像是对公司过去四年奋斗的一次正式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