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汇涓流、纳百川,无惧狂风骤雨。202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以下简称“深市”)上市公司延续“稳经营”,迈出“进步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助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
数据显示,深市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稳健向好,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2万亿元,“十四五”规划以来复合增长率达到8.55%;合计实现净利润8064.47亿元。其中,1585家公司收入增长,占比55.30%;2064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2.02%;1345家公司净利润同比改善,占比46.93%。
从板块来看,主板战略支柱产业凸显创新蓝筹底色。数据显示,深市主板公司总市值合计超过20万亿元;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78万亿元,占深市上市公司80.64%;合计实现净利润5989.59亿元,占深市上市公司74.27%。创业板战略新兴产业彰显“优创新、高成长”特色。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3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2074.88亿元;合计研发投入2036.84亿元;36.31%的公司连续两年实现收入正增长,19.54%的公司连续两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31.10%的公司连续两年研发强度超5%。
引擎澎湃,动力强劲
创新“浓度”铸就新质未来
2024年,深市公司研发投入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深市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超过7600亿元。410家公司(14.27%)研发强度超过10%;119家公司(4.14%)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科技成果丰硕,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数十家深市公司有效专利总数超万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大领域”实现跨越性突破。具体来看,先进制造领域,深市514家先进制造领域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超2.8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3.88%。其中电子元器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人工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速均超100%,增长动力强劲。
数字经济领域,2024年,半导体行业逐步进入周期上行阶段,在行业去库存逐步到位,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行业需求拉动以及消费电子产品政策利好的共同作用下,芯片市场需求逐渐回暖。芯片领域上市公司实现收入3621.47亿元,同比增长19.84%,净利润252.19亿元,同比增长33.48%。
绿色低碳领域,深市共有352家绿色低碳领域上市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超3.8万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7%。作为深市优势产业,新能源产业链持续保持高景气,新能源汽车行业(整车)实现营业收入9491.12亿元,实现净利润484.07亿元,同比增长24.35%、15.77%。水电产业、核电产业等其他绿色能源行业利润同样有所增长。
乘风借力,开拓蓝海
实现内外发展联动
2024年,深市2007家公司实现海外收入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2%。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家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超千亿,分别实现海外收入2354.67亿元、2218.85亿元、1690.34亿元、1197.74亿元、1103.36亿元。
此外,出口导向型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合计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合计1229.96亿元,同比增长26.36%。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个行业营收、净利双增长。
特别是,“新三样”持续走俏海外。以新能源汽车行业(整车)为例,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海外累计销售41.72万辆,同比增长71.8%。
从国内情况来看,深市大消费行业合计营收56831.01亿元,同比增长3.75%,净利润3264.57亿元,同比增长17.62%。其中503家公司实现盈利,其中汽车、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1.85%、5.78%、4.27%,消费业平稳向好。
具体来看,在内销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家电行业2024年国内需求进一步释放,深市家电公司合计实现内销收入6466.26亿元。此外,AI、消费电子新品带动需求端复苏,电子和通信行业公司业绩增势强劲。相关公司合计实现内销收入11162.27亿元,同比增长10.97%。另外,农林牧渔行业盈利能力明显改善。2024年深市农林牧渔行业公司整体实现净利润404.30亿元,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海大集团等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公司表现亮眼。
革新驱动,擘画蓝图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2023年6月份,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着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2024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深市国企实现营业收入8.04万亿元,较首轮国企改革三年方案前增长37.79%;实现净利润2197.60亿元,盈利公司占比70.18%。
在这过程中,深市国企有效发挥并购重组效能。数据显示,2024年,深市国有企业共实施8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合计交易金额228.63亿元;推出25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预计交易金额1094.02亿元。
例如,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实现主营业务优良企业整体上市,提升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满足装备建设提速增效的发展要求,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与此同时,深市国企持续加强市值管理。2024年,432家国企实施分红,占比65.85%,分红总额1945.88亿元,同比增长23.42%;64家国企实施了147.09亿元的股票回购,家数及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66.67%、64.38%;77家国企实施了139.52亿元的股份增持,家数及金额分别同比增长234.78%、107.80%。97家、118家中央国有企业召开2024年半年度、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截至2025年4月30日),同比分别增长62%、22%。
龙舟竞渡,奋楫中流
“双提升”行动走深走实
2024年,深市“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持续走深走实。数据显示,2024年,452家深市白马股、权重股、龙头股公司制定并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覆盖57%深证成指公司、86%创业板指公司。相关公司明确表示将落实推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通过稳健经营和持续分红等举措,持续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此外,475家深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76家长期破净公司披露估值提升计划。
从分红情况来看,持续性和稳定性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度2443家深市上市公司累计分红5753亿元,分红家数同比增长32%,分红金额同比增长36%,均创新高。502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中期分红(含特别分红)方案,家数同比增长318%,分红总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264%。6家公司派现10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深市公司回购增持频频,为市场注入“强心剂”。数据显示,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768单,同比增长121%;金额上限1003.39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15家公司计划回购金额上限超10亿元。如顺丰控股累计回购17.58亿元,占公司总股本1.00%。增持方面,2024年度,深市共有287家上市公司发布大股东、董监高增持计划,累计增持上限金额达292.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深市公司持续构筑投资者沟通桥梁。截至2025年4月30日,364家、1660家上市公司召开2024年半年度、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期间,深交所成功举办“成长新启航·民企百舸竞中流”“创新再领航·国企擘画新蓝图”两大主题下两场集体业绩说明会,邀请11家上市公司向市场展示经营成果,传递先进发展理念,着力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搭建近距离、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平台。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在中国经济这片大海上,深市上市公司将继续深耕主业,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推动质量回报双提升,助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