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庄键
在上海车展召开前夕,宁德时代(300750.SZ)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将峰值充电速度推高到12C,即电池能在5分钟内充满电,电动汽车充电一秒可行驶2.5公里。这超过了比亚迪(002594.SZ)上个月发布的闪充电池一秒2公里的充电速度。
电池充电技术进一步迭代,弥补了电动汽车在补能方面的短板,趋近于“油电同速”的实现。
这也为电动汽车超充与换电的模式之争增添新的看点。
华为数字能源副总裁何波在本周二称,国内支持超充的电动汽车车型已经从2022年的20多款增加到目前的超过200款,乘用车迎来了全面超充新时代,不会再有人挑战这一观点。
两年前,华为高调进入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计划部署10万座超充桩,这些充电桩可在5分钟内为电动汽车补充200公里的续航。华为将其描述为“一杯咖啡,满电出发”。
何波回忆称,彼时曾有行业人士担心,当时市场上大部分是慢充的电动汽车,华为超充桩的布局是不是太早了。这一担心事后被证明有些多余,加速布局超充桩已成为电动汽车行业当下的共识。
比亚迪发布闪充电池的同时,宣布将建设4000座兆瓦闪充站,以此解决车桩匹配的问题。华为也计划乘胜追击,将超充技术由乘用车拓展到重卡等商用车领域。
星星充电研发高级副总裁李宏庆告诉界面新闻,在乘用车充电中,超充的比例未来会逐步提升,但超充与其他充电方式并非互相排斥。
星星充电是国内三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运营商之一,它也同时生产和销售充电桩。过去一年多,星星充电已交付了超过1万台超充桩。
星星充电将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按场景分为三层:5-10分钟的超充、2小时的目的地充电和8小时的家庭慢充。 李宏庆称,并不是说快充来了,就不需要其他充电方式,应考虑在特定场景下采用哪种充电方式最为合适。
经济性也是考量因素之一。无论是支持超充的电动汽车还是充电桩,成本都有一定程度提升。平均来看,超充桩的成本是普通充电桩的1.5倍-2倍,充电站通常会在十台充电桩中配上一台超充桩,以此兼顾需求和成本。
本届上海车展上,换电模式也迎来新的利好消息。
宁德时代在车展期间宣布,联手广汽集团、北汽集团等五家车企,将推出十款支持宁德时代换电电池的新车型,今年四季度起陆续上市。在发布新一代超充电池的同时,宁德时代也并未放松换电业务的布局。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去年底的换电业务发布会上预测,到2030年,在电车补能模式上,换电、家充、公共充电桩将三分天下。
在这场发布会上,宁德时代不但发布了新一代换电电池,还宣布2025年将在国内新建1000座换电站,远期规模建设3万座换电站,由此开始大规模介入换电领域投资。
尽管换电被认为是一项重资产、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但其补能更便捷等优势也显而易见。同时,在换电模式下,一辆电动汽车不再与一块动力电池绑定,车主能根据用车需求,选用不同性能的动力电池。曾毓群此前已表态,宁德时代的所有新技术都将应用于其换电电池。
宁德时代大规模投入换电业务后,更多车企也开始选择两条腿走路,将资源投入到换电模式中。此前,仅有蔚来等少数车企大规模量产换电车型。
对于车企而言,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使被认为是换电业务急先锋的蔚来,在布局超过3000多座换电站的同时,也自建了约2.6万座充电桩,用于为包括蔚来在内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这些充电桩大部分与蔚来的换电站同步建设,构成充换一体站。宁德时代新建的巧克力换电站,同样集合了充电和换电两种功能。
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在今年3月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例举数字称,今年春节期间,在蔚来运营的充换一体站中,换电和充电所使用的电量约为3:1。
欣旺达动力营销副总裁王华文在上海车展期间告诉界面新闻,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会长期并存,欣旺达动力更认同的是充电模式。
这家隶属于欣旺达(300207.SZ)旗下的动力和储能电池企业去年已推出6C超充电池,并计划将充电倍率进一步提升至8C-10C。
除了宁德时代外,目前并没有其他国内电池公司介入到换电业务中。
一家二线电池企业高管年初曾对界面新闻表示,按照国内电池企业的实力,能够运营换电业务的可能只有一家公司(宁德时代),其他企业并非不想做,而是没有相应的资金实力以及风险承受能力。
据界面新闻了解,宁德时代单座换电站的站体成本在100多万元,意味着将至少投入10亿元,用于完成今年1000座换电站的建设目标,这还不包括电池、土建、场租等其他开支。
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宁德时代占到了四成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去年净利润达到507亿元的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数十倍于其他二线电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