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4月22日消息,昨日,宁德时代(300750.SZ)在首个超级科技日发布了钠新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此次钠电体系的突破意义重大,钠电的成熟加速了“多核时代”的到来。“多核技术可以让定制化成为现实,消费者无需在续航、售后、安全、快充等维度进行妥协,多核技术能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解决固态电池在商业化上的短板。”
他还提到,“我们不希望被定义为电池制造商,我们把自己称作新能源产业的开拓者。多核的本质意味着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从参数推动阶段到需求引领阶段,多核时代才是真正的您的时代。”
发布会后,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宁德时代市场部总经理罗坚,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首席技术官高焕接受了红星资本局等多家媒体的采访。
关于骁遥双核电池:
自生成负极电池落地还需一定时间
高焕表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在原来的边界内,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高阶智驾需求。因此宁德时代推出了骁遥双核电池,开创了跨化学体系的全新设计,满足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据介绍,骁遥双核电池是宁德时代双核架构、自生成负极技术深度融合的产品,首创“电电增程”技术,能够结合车辆的行驶状态和用户驾驶习惯,智能调控两个能量区的分配策略,“解决了不同场景的不同需求”。主能量区可以根据用户的驾驶习惯与场景,适配不同化学体系的电芯,满足日常用车需求;增程能量区可采用高比能自生成负极技术,提供更大的电量,满足长途出行需求。
欧阳楚英表示,由于市场布局等因素,自生成负极电池技术的落地还需要一定时间,“钠会快一些,大概半年到一年;锂可能要两到三年。”
宁德时代此次发布了三种跨化学体系的双核解决方案,分别是钠新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的钠-铁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的铁-铁双核电池、三元电池+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的三元铁双核电池,以及三元电池+三元自生成负极电池的双三元双核电池。
高焕透露,不同组合的量产时间不一样,“现在有好几家车企在谈,有一家已经在开发,看重的正是双核架构下如何适配智能驾驶的需求。”
关于钠离子电池:
未来会比锂离子电池更具成本优势
欧阳楚英表示,锂电池大规模上量,锂资源一定会成为问题,钠正是替代方案。前几年锂价处于高位时,低成本的钠离子电池受到了广泛关注,更多企业入局促进了相关供应链的成熟。近年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目前已不到8万元/吨。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钠离子电池一定会比锂离子电池更具有成本优势。
高焕表示,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仍然较低,它的优势在耐低温性能。宁德时代首先从商用领域的24V电池开始量产,在乘用车动力电池领域,会优先搭载于自家的巧克力换电体系。他透露,“已经有车企在与我们谈定制化的电池包。”
他认为,中长期来看,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机会取代现在磷酸铁锂电池一半的市场。除了汽车动力电池,钠离子电池还能应用于低压铅酸电池、12V锂电池、储能电池,以及两轮车动力电池。
关于12C神行超充电池:
不会为了超充牺牲安全
高焕表示,2020年,宁德时代就把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作为自家电池的标准,“所以安全不会成为宁德时代产品折中的点,我们不会为了超充牺牲安全”。第二代神行电池兼具了能量密度和超充能力。对12C的超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产热。宁德时代通过控制内阻,把产热做到最低,控制了电池内部的温度,大大延长了电池的寿命。
不到两年时间,第二代神行电池的各项性能参数较第一代大幅提升。对此,罗坚表示,参数的有效提升是竞争,宁德时代从来不倡导内卷,但也不回避竞争,“如果能提升对消费者的价值,产品迭代速度多快都不算快。”
欧阳楚英表示,动力电池标准的不断提高,契合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常企业标准会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又高于国标。我们其实希望国标高一些,让低质量的商品不能通过卷价格扰乱市场。”
红星新闻记者吴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