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宁德时代在上海重磅发布三款全新产品: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以及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全面展示其在动力电池技术上的前沿突破。宁德时代首席技术官(CTO)高焕在发布会上表示,宁德时代将以技术参数为基础、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划时代的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动力电池的性能边界,打造全面均衡、性能卓越的“六边形战士”产品矩阵。

其中,备受关注的钠新电池是全球首款实现规模化量产并达到车规级应用标准的钠离子电池。《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该产品通过多项核心技术创新,直击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技术瓶颈:在安全性能方面,其采用“锯断不起火”技术,有效提升整车安全;在充电效率方面,支持峰值5C快充,大幅缩短补能时间;在极端气候适应性方面,电池在零下40℃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90%的能量输出,为新能源汽车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关键保障。
高焕指出,钠新电池的成功研发和落地量产,标志着宁德时代在电池材料体系上的又一次战略性突破。相较于传统锂电池,钠新电池原材料获取更加广泛,能够显著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具可持续性和低碳化的电池产业生态。此外,该产品还有效解决了北方及其他寒冷地区因低温导致电池性能衰减的技术难题,将加速电动车在这些地区的普及步伐。
钠新电池时代来临
4月21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全球首款车规级、规模化量产应用的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钠新电池”。该产品涵盖高压动力电池与低压电池两大系列,标志着钠电技术正式迈入实际应用阶段。此次发布不仅代表着宁德时代在化学体系、电池技术和应用场景上的三重颠覆式创新,更是其“科技向善”理念的深度实践。
与稀缺、集中分布于南美“锂三角”等区域的锂资源相比,钠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水中,全球分布均匀,开采难度低,成本更具优势,且不受地缘政治影响。这使钠具备天然的战略安全属性。锂资源的地缘集中性使其容易受到国际供应链波动的制约,而钠的广泛可得性,则为构建本地化、可持续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全新可能。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的发布,不仅拓展了电池技术的边界,也为全球能源安全提供了一种更加稳健的选择。其应用有望在保障产业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推动新能源行业实现更广泛的本地化布局。
在资源获取与使用层面,钠电池天然环保。更重要的是,在回收环节,钠电池具备极片直熔再生、无毒材料可用等优势,使其回收效率更高、过程更清洁。有关数据显示,每度电钠电芯的碳排放量比锂电芯低30%—60%,显著降低了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真正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绿色低碳。
宁德时代的“钠新动力电池”在性能表现上同样不容小觑。电芯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可支持纯电车型超过500公里的续航能力,混动车型则可实现200公里以上的电驱行程。在极寒条件下,该电池仍能保持出色的性能表现,在-40℃环境下依然保持90%的能量保持率,解决了新能源车冬季“掉电”的行业痛点。同时,其循环寿命超过1万次,充电支持峰值5C快充,兼具高功率输出与高频次使用能力。此外,电池在经历电钻穿透、锯断电芯、多轴向挤压等极端滥用测试后,依然能够保持稳定,不起火、不爆炸,大幅提升了整车安全性。
这一系列突破,使钠新电池得以真正落地多样化场景。在寒冷的北方地区,私家车装配钠新电池后即使在零下40℃的极端低温下仍能保持续航稳定,彻底缓解用户对冬季用车的不安;营运车辆则借助钠新电池的快充能力与高功率特性,应对频繁出车与高强度运营场景。而随着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架构”的进一步融合应用,钠新电池将在更多细分场景中提供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按照宁德时代的规划,钠新动力电池将在2025年12月实现正式量产,首款搭载车型为“巧克力换电车型”。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同步推出了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在商用车、房车、露营车等应用领域中展现出强劲性能。这款产品同样能够在-40℃的极寒环境下稳定启动,拥有超过8年的使用寿命,自放电率低于3%,即便静置一年依然不“趴窝”。其首发车型为一汽解放重卡,预计将于2025年6月开始规模化量产,进一步推动钠电技术向更多细分市场延伸。
随着钠离子电池的加速推进,动力电池市场的主流技术路线也由原有的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扩展为三足鼎立格局,形成了以钠离子、三元锂、磷酸铁锂三大体系并行的全新产业格局。宁德时代正是通过对化学体系的持续突破与技术路径的迭代优化,打通了从原材料供应、制造流程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动新能源产业由“技术突破”迈向“产业跃迁”。
重塑电池技术新格局
在锂电池技术持续演进的过程中,宁德时代不仅在钠离子电池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其在“骁遥双核电池”和“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等核心产品上,也实现了多项突破,展现出在电池化学体系、安全性能、能量管理和场景适配等方面的综合创新实力。
在宁德时代Tech Day上发布的“骁遥双核电池”,是一项以“双核架构”打破传统单一电池体系限制的全新解决方案。这款电池通过对化学体系、能量管理机制及安全冗余结构的深度整合与协同优化,实现了从标准化功能向全场景覆盖的转变,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步入“多核时代”。相比传统电池方案,双核架构能够灵活适配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为新能源汽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能量支持。
事实上,宁德时代早在2020年便于全球首创“AB电池”技术,首度提出双系统协同构想,并申请超过100项相关专利。如今,AB电池技术累计出货已超过40万套,相关专利数量突破350项,奠定了其在多体系融合方面的技术基础。
在此技术基础上升级而来的“骁遥双核电池”,进一步实现了能量存储逻辑的重构。其“无限组合”的双核系统,不仅可智能识别车辆当前状态和驾驶者习惯,还能动态调配两个能量模块的运行策略。借助钠离子、磷酸铁锂、三元锂、M3P、凝聚态、硅碳体系及自生成负极等多条技术路线的积累与应用,骁遥双核电池可按需进行定制化组合,从而打造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电池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汽车从“功能同质化”迈向“场景个性化”。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在超充领域也不断刷新行业认知。在本次Tech Day上发布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成为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能力与12C峰值充电倍率的磷酸铁锂电池,再次突破超充技术的边界。这款电池最高支持1.3兆瓦的充电功率,能够实现“1秒行驶2.5公里”的极速补能体验,实现“5分钟充好,10分钟充满”的用户承诺。
自2023年首发“神行超充电池”以来,宁德时代正式开启“全民超充时代”。短短两年间,从首代神行电池,到2024年发布全球首款1000公里续航、支持4C超充的“神行PLUS电池”,再到如今实现12C超充突破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宁德时代实现了神行系列的“三级跳”。其背后是研发团队在电池化学体系、材料科学、结构设计和工程实现等多个层面的持续攻坚,也彰显出宁德时代对超充技术演进路径的前瞻性布局与引领能力。
无论是重构电池应用逻辑的“骁遥双核电池”,还是不断突破补能极限的“神行超充电池”,宁德时代正在以持续创新构建起下一代新能源技术的坚实基础,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