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宁德时代官方微博宣布,主题为「边界觉醒」的发布会将于4月21日举办。预热海报中的“超级科技日”字样引发诸多期待。
据财联社21日报道,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名为“钠新”的钠离子电池,并推出了第一款产品——宁德时代纳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今年6月正式量产。据透露,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可以在多面挤压、针刺贯穿、电钻穿透和电池锯断等实验之下,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宁德时代董事长&CEO曾毓群出席活动现场,他表示钠电体系的突破意义重大,打开了资源边界,而钠电的成熟,加速了“多核时代”的到来,多核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加速新能源全场景产业化,不只限于我们今天讨论的乘用车领域,还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等全领域落地,同时也会大大加快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进程。
此前,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已经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只要能形成规模化应用,钠电池的成本相比磷酸铁锂电池也会有一定的优势。
今日A股市场钠离子电池概念低开高走,成分股中容百科技、信德新材、豪鹏科技、联得装备等领涨。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海钠于3月推出【中科海钠·海星】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
民生电新点评称,技术性能方面, 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提升至8000次,相当于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2倍;充电时间缩短至20-25分钟,相当于锂电池充电时间的四分之一;电量利用率提升至85%,充放电损耗降至10%,能量密度达165Wh/kg,接近功率型磷酸铁锂电池水平;此外,钠离子电池的低温适应性进一步优化,无需预加热,放电余量可降至5%。
经济性方面,钠离子电池容量从423度电降至226度电,减重1吨,增加有效载荷;全生命周期总输出电量由118万度增长至154万度,提升30%;充放电损耗成本降低45%,日充电次数可从1次增至3次,年运营里程提升20%。商用车电池装载量减少,充电时间缩短,让商用车更具经济性,从而实现“少装、快充、多用”三大核心价值。
目前,国内钠离子电池生产能力如何?未来市场空间有多大?
据央视财经报道,据业内机构统计,当前钠离子电池储能成本还明显高于锂离子电池储能,储能锂离子电芯的均价在每瓦时0.32元,而钠离子电芯约为每瓦时0.5元以上。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和产能的扩大,差距有望缩小。
在供给端,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钠离子电池产线规模估计10GWh左右,处在快速上升期。从市场来看,预计到2030年,如果按电动重卡领域钠离子电池渗透率10%测算,产值约为200亿元。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主任胡勇胜表示,钠离子电池一旦规模化量产,其实对我国锂电产业的发展也起到“平衡器”的作用,锂电价格就不会像以前剧烈波动了。
本文综合央视财经、财联社、民生电新研报、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