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日记# 中美经贸磋商达成的共识中,中国暂停新一轮稀土出口管制一年的决定,不仅是短期经贸平衡的举措,更恰好与欧美加速布局本土稀土产业链的关键窗口期重叠。这一特殊节点下,是否借助当前全球稀土供给仍以中国为主导的格局适度提高产品售价,成为为未来竞争积蓄势能的重要命题。
#社区牛人计划#
从现实供需来看,欧美稀土产业链建设尚处“爬坡期”。尽管多国已宣布大额投资计划,但稀土开采的环保审批、冶炼分离的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适配,均需3-5年甚至更长周期才能实现规模化量产。目前全球市场上,中国仍掌控着超过80%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其中重稀土产量占比超95%,欧美短期内对中国稀土产品的依赖度难以根本性扭转。这种“供给端暂时不可替代”的现状,为中国争取合理定价空间提供了客观条件。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值得关注的是,重稀土作为美国军工产业的“刚需品”,其供给格局更凸显中国的话语权。美国83.7%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F-35战机、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等军工产品的稀土需求更是100%依赖中方供给。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在对美重稀土及相关制品出口中占据核心地位,且其供应的稀土材料明确服务于美国军工领域,不存在用途模糊的争议:
- 金力永磁:全球稀土永磁材料行业产销量龙头,其生产的含镝、铽重稀土的钕铁硼永磁体,是美国军工装备电机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用于军机发动机、导弹制导系统等关键领域。2025年前三季度对美出口销售收入达3.54亿元,同比增长43.92%,且已获得出口管制下的相关许可资质,持续稳定供应美国军工产业链。

- 盛和资源:具备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全产业链能力,通过参股美国最大稀土企业MP Materials深度介入美国本土供应链。需明确的是,MP Materials的核心客户正是美国国防部,其产出的稀土氧化物需经盛和资源提供的技术加工后,才能用于制造坦克履带、航母甲板涂层等军工材料,本质上仍处于中国技术与资源的双重支撑下。$盛和资源(SH600392)$

- 中科三环:国内稀土永磁核心企业,其研发的超高矫顽力含重稀土永磁体,专门适配美国宙斯盾系统的雷达部件,2024年对美直接出口比例约10%,且所有出口订单均需通过美国商务部的军工用途备案,用途指向完全明确。

基于这一清晰的供需格局,在暂停管制的一年窗口期内,针对军工领域的重稀土产品适度涨价,本质上是“战争溢价”的合理体现,具备充分的正当性与可行性。首先,用途确定性决定了溢价合理性——这些重稀土材料最终流向美国军工体系、用于武器装备制造,已是经过备案核查的明确事实,不存在用途争议;其次,军工采购的“价格非敏感性”为溢价提供了支撑——国防装备研发与生产具有刚性需求属性,其成本核算更侧重供应链稳定性而非短期价格波动,合理涨价不会显著削弱需求,反而能精准反映战略资源在安全领域的特殊价值。从战略层面看,此举可实现双重效益:一方面直接提升出口收益,为稀土高端技术研发积累资金;另一方面可通过价格杠杆适度抑制美国军工产能扩张速度,缓解其对全球安全格局的冲击。美国此前因稀土管制已面临军工企业战略储备仅能维持18个月的困境,这更印证了中国在定价环节的主动权——既然我们放开了对美军工稀土的供应,通过合理溢价实现自身利益与战略目标的平衡,便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适度提高稀土产品售价,并非单纯的“短期牟利”,而是为产业升级争取缓冲时间的战略选择。稀土产业的未来竞争,核心在于高端材料研发与绿色生产技术的比拼。当前中国稀土产业虽在产能上占据优势,但在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等高端应用领域,部分核心专利仍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同时,传统冶炼过程中的环保成本也亟待通过技术升级降低。若能借助当前定价优势获取更高利润空间,可反哺研发投入——无论是攻克稀土元素精细化分离技术,还是研发耗、低污染的生产工艺,亦或是布局稀土回收利用体系,都需要资金支撑。这笔“时间差收益”,将成为中国稀土产业从“规模领先”向“技术领先”转型的关键燃料。
更重要的是,合理调整售价有助于重塑全球稀土市场的价值认知。长期以来,稀土因被视为“资源型产品”,价格受国际大宗商品周期波动影响较大,未能充分反映其在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战略领域的“工业维生素”价值。欧美加速布局本土产业链,本质上也是意识到稀土对未来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意义。中国此时适度提高售价,既是对稀土战略价值的合理回归,也能通过价格信号倒逼全球市场重视稀土产业的技术含量与环保成本,为未来建立更公平的竞争规则奠定基础。
当然,价格调整需把握“适度”原则,避免引发过度反弹。一方面,可通过分品类定价实现精准调控——对稀土永磁、储氢等高端应用所需的重稀土元素,重点体现其技术附加价值与战略溢价;对轻稀土元素,则可结合市场供需灵活调整,平衡下游产业成本。另一方面,需同步强化“技术输出”与“标准制定”能力,例如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建立稀土生产基地,输出中国的冶炼技术与环保标准,在全球产业链中构建更稳固的“中国环节”。
欧美加速布局稀土产业链,既是挑战,也是中国稀土产业升级的“倒逼契机”。暂停出口管制的一年缓冲期,不应被视为“被动等待竞争”,而应成为主动掌握主动权的“战略蓄力期”。通过合理调整售价获取研发资金,以技术突破筑牢产业壁垒,中国才能在未来全球稀土竞争中,从“资源供给者”真正转变为“规则制定者”与“技术引领者”,让稀土这一“战略资源”真正成为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