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丰股份又发新公告了——不是业绩,也不是并购,而是关于公司拿闲置资金买了几笔结构性存款。这事听起来平淡,但细看却能看出不少门道。
就在今天,兆丰股份披露了其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最新进展。简单来说,公司在过去几个月里陆续赎回了两笔来自江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合计2.5亿元,实际收益达到了299万元。其中一笔6个月的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39%,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这已经算是相当稳健且可观的回报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紧接着又“再投资”了三笔新的结构性存款,总额达2.5亿元,全部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签约方依然是江苏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杭州萧山支行。这些新产品的预计年化收益率在2.12%到2.16%之间,期限均为6个月左右,属于典型的短期低风险配置。截至目前,公司使用闲置资金做现金管理的未到期余额为4.55亿元,远低于股东大会授权的9亿元上限,说明还有不小的操作空间。
从财务策略上看,这一系列操作非常克制、理性。兆丰股份没有去追逐高收益理财产品,也没有涉足股票或衍生品,而是坚持选择银行系的保本型结构化存款,反映出管理层对资金安全性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仍存的背景下,这种“宁稳不躁”的风格,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我自己一直关注这家公司,不仅仅是因为它最近在机器人赛道上的布局引发市场热议,更是因为它展现出一种难得的平衡感:一方面大胆切入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通过直接投资和设立子公司等方式积极转型;另一方面,在财务管理上却极为保守,强调“规范运作、防范风险、保值增值”。这种“战略上进取、战术上谨慎”的组合,恰恰是一家成熟企业应有的姿态。
当然,也要看到风险。正如公司自己提示的,即便是低风险产品,也受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影响,短期收益并不确定。而且,随着全球利率中枢下移,这类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未来可能进一步收窄,资金使用效率会面临挑战。
但我认为,对于兆丰股份而言,眼下更重要的不是多赚那零点几个百分点的收益,而是确保在向高科技转型的过程中,现金流不断、根基不松。毕竟,真正的长期主义,从来都不是靠投机收益撑起来的,而是靠主业稳健与资本审慎的双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