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光电刚刚扔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消息:公司决定将“新型显示和智能穿戴产品智造项目”的预定完工时间,从原定的2025年底推迟到2026年12月31日。这事听起来不算惊天动地,但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细品。
根据公告内容,这次延期是公司在第四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调整仅涉及时间节点,项目的实施主体、投资总额、资金用途均未改变。截至2025年9月30日,该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约2.5亿元,占计划投入金额的63.86%,整体进度尚可。至于为何要延期,公司的解释很务实——设备交付、安装调试需要周期,同时现有汽车自动化产线满负荷运行,新旧产线衔接必须稳妥推进;再加上AR相关设备也在陆续导入,联调联试耗时较长。为保障投产后的稳定性和效益,延期成了“审慎之选”。
此外,在同一天的会议上,公司还通过了另一项议案:允许全资子公司使用不超过1.7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这说明尽管项目建设节奏放缓,但资金安排依然有序,并没有出现挪用或紧张的情况。
看到这里,我倒是对这家公司多了几分理解。说实话,现在很多企业喜欢把项目进度说得天花乱坠,哪怕实际进展缓慢也硬着头皮说“按计划推进”。而联合光电选择主动披露延期,反而显得更踏实。这种不粉饰、不回避的做法,在当前强调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环境下,其实是加分项。尤其是他们刚在2025年10月更新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强调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这次的操作也算是知行合一了。
当然,我也不会盲目乐观。延期本身说明执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市场变化迅速的智能穿戴和新型显示领域,晚一年投产可能意味着错过一波需求高峰。不过换个角度看,与其仓促上线导致产能不稳定,不如稳扎稳打,确保良率和客户交付能力。
再结合近期不少上市公司积极参与“金曙光奖”这类市值管理评选的趋势来看,企业的经营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不再只盯着融资和扩张,而是更注重长期价值传递与投资者回报。虽然目前没看到联合光电参评相关信息,但从其规范的信息披露和对募投项目的谨慎管理来看,至少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走了。
总的来说,这次延期不是危机,而是一次正常的项目节奏调整。我对这类愿意坦诚沟通、注重执行质量的公司,会多一分耐心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