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澄天伟业(300689)全资子公司香港澄天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与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商SuperX AI Technology Limited及关联方签署协议,共同设立合资公司SUPERX COOLTECH PTE.LTD.。这家新公司将以“SuperX Cooltech”为品牌,专注AI服务器与高性能计算(HPC)领域的机柜级液冷散热系统研发、生产与国际推广,市场覆盖中国大陆及港澳以外的全球区域。
这一动作并非偶然。随着NVIDIA Blackwell等新一代GPU架构将单机柜功耗推高至100kW以上,传统风冷已难以应对AI数据中心日益严峻的散热挑战。液冷技术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成为决定数据中心部署密度、能耗效率和总体拥有成本的关键因素。澄天伟业此次联手SuperX,正是瞄准了这一快速增长的技术拐点。
合资公司融合了多项前沿能力:纳米注塑一体成型、微通道仿真与数字孪生热管理平台、智能控制与能量回收技术等,构建起差异化的技术壁垒。澄天伟业方面将依托其在半导体材料与散热领域的积累,推动“芯片级-模组级-系统级”全栈液冷产品布局,而SuperX Cooltech则承担海外客户技术验证、联合研发与系统交付职能,成为中国制造能力对接国际高端需求的重要桥梁。
战略转型的真实信号
我一直在关注澄天伟业这家企业。过去它以智能卡和专用芯片为主业,客户集中在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业务稳定但成长性受限。但从2024年开始,它的半导体封装材料业务爆发式增长,尤其是“铜针式散热底板”完成产线建设,已经透露出向热管理领域延伸的决心。到了2025年三季报,公司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说明成本管控和产品结构优化初见成效。
这次与SuperX的合作,不是概念炒作,而是实打实的战略落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盛在三季度新进成为披露的外资机构股东,表明国际资本开始关注其技术转型的潜力。虽然目前盈利基数尚小,部分投资者质疑其估值是否提前透支,但我认为,若液冷业务能在北美、东南亚等AI基建热潮地区实现订单突破,将极大打开成长空间。
相比之下,像航宇微这类同样布局AI与航天芯片的企业,尽管技术实力不俗,但2025年上半年仍录得超6000万元亏损,反映出前沿投入的长期性。澄天伟业的优势在于,它既有成熟现金流业务支撑,又能快速切入AI硬件的配套赛道——液冷虽是配角,却是整个算力基建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然,挑战也存在。海外市场认证周期长,竞争对手如Vertiv、Schneider Electric早已布局,澄天能否靠技术和响应速度突围,还需时间检验。但我倾向于相信,这场合作不只是卖产品,更是中国企业在AI基础设施全球化中争取话语权的一次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