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因检测行业加速洗牌的2024年,华大基因逆势加码研发投入6.77亿元,同比增长10.2%,这一数字背后是公司对技术创新“不计短期得失”的坚持。年报显示,其生育健康检测累计服务超3458万人次,其中遗传病基因检测系列业务实现超50%的爆发式增长。
在“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市场转化”的正向循环悄然形成之际,民生项目已成为华大基因独特增长极。在江西吉安,华大基因完成超过70万人次的普惠筛查,同时提高地贫基因检测渗透率。这种兼具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的模式,正在改写基因检测行业的价值评估体系。
2025年,华大基因将围绕“ALL计划”的核心战略目标,将业务模式从生产型服务全面转向智能型服务,推动前端样本处理自动化、智能化,并结合短读长和长读长测序技术平台,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积累,为未来业务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无论是其开发的GeneT多模态大模型,还是“样本进、报告出”的自动化方案,各种创新成果使得华大基因在测序成本持续下降的行业背景下,依然保持技术溢价能力。手握386项国际资质认证,华大基因的“一带一路”布局也已从服务输出升级为标准输出。
华大基因用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和成效证明:真正的产业领导者,永远在为下一个技术周期储备能量。
战略定力赋能成长
2024年,华大基因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战略定力,依然在基因检测技术研发和应用上持续投入,研发投入总金额达到6.77亿元,同比增长10.20%。
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华大基因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更体现了其为未来成长积蓄力量的决心。
在应用研究方面,华大基因2024年在百万微生态、孕期多组学等项目有所突破。公司加强了产品研发和迭代,产品布局清晰完善,涵盖妇幼健康、肿瘤与慢病防控、传感染防控等多个领域。目前,妇幼健康聚焦三筛一诊,发布2项携带者筛查专家共识;肿瘤防控聚焦单癌及多癌早筛、心脑血管、神经退行等疾病;传感染防控聚焦mNGS和tNGS,发布了tNGS专家共识。
业务数据印证了这一战略的成效:公司生育健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49亿元,虽同比小幅下降,但细分领域表现亮眼,韧性凸显。例如,新生儿遗传病基因筛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38%,遗传病基因检测系列业务收入增长53.13%,携带者筛查检测业务收入亦实现12.32%的增长。
这种“总量平稳、结构优化”的表现,恰是企业在规模扩张之际,兼顾质量升级转型的典型特征。
华大基因的长期价值,正源于其穿越周期的成长属性。其所处的基因技术产业,仍处于市场爆发期的初级阶段。
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全球基因检测市场规模将以10.8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2029年达328.3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一方面,“十四五”规划、《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等政策明确支持基因技术应用;另一方面,国产测序仪替代加速、民众健康意识觉醒推动需求释放。尤其在生育健康领域,随着NIPT技术优化和生育政策加持,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攀升。
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包括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FISH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其中高通量测序(NGS)因其速度快、高通量、低成本的优势,在科研和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
而华大基因在基因检测这一细分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构建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矩阵,包括孕前、孕期的多种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筛查和新生儿基因筛查。
例如,华大基因完成了WGS技术平台的携带者筛查体系开发,显著提升检出率;无创产前筛查(NIPT)实现“一管血双检测”突破,同步优化中小通量仪器分析算法。新产品矩阵覆盖孕前至新生儿全周期,包括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染色体异常检测等,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华大基因的战略定力不仅体现在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上,更体现在其对创新生态的构建上。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华大基因与国内武汉、深圳等七大经营中心以及高校、医院深度合作,进一步强化了从技术研发到临床落地的闭环能力。在国内,华大基因正在努力打破数据孤岛问题,通过开展战略合作和联合实验室共建,实现与更多医院的深度合作。
当前,基因技术正加速渗透至肿瘤防控、慢性病管理等更广泛场景。华大基因以研发为矛、以临床需求为盾,在行业高景气度周期中占据先发优势。短期业绩波动无碍其长期价值——正如行业所言:“真正的成长型企业,终将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共振中兑现潜力。”
聚焦智能生态未来
2025年,华大基因将围绕“ALL计划”的核心战略目标,业务模式从生产型服务转向智能型服务。核心抓手正是“IVD+ICL”协同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独到之处在于——技术降维、成本革命以及生态共建。
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华大基因积极响应国家“医疗设备国产化”政策,提供“样本进、报告出”的AI+一站式本地化解决方案,助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目前,华大基因不仅覆盖了从大通量的百万流水线到小通量的GenSIRO全通量本地化解决方案,还通过与医院端HIS/LIS系统的对接,实现了NGS检测的全自动化流程。再结合开源模型DeepSeek-V3及DeepSeek-R1的技术优化,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数据分析成本,提升整体基因检测效能。与此同时,加速开发全新智能分析解读OmicsOne系统,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过去,培训一个专家需要耗时半年且难以规模化,而现在的大模型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并保持高效记忆,大大提升了不同场景下的泛化能力及解读专家的能力。
这种模式正在改写行业规则。华大基因通过“大人群民生项目”,如无创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等,为基层群众提供普惠医疗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还因其独特性难以被其他企业复制。
以江西吉安为例,华大基因通过政府合作开展无创产前、地贫基因等筛查,累计服务超70万人次。这种“政府主导+企业技术支撑”的模式,不仅大幅提高筛查渗透率,还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数据资产和渠道网络。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华大基因已与全国上千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与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的联合实验室超过1000家,生育健康专项实验室超400家,形成深厚的行业护城河。
这种兼具社会价值与商业可持续性的模式,已成为其区别于同行的鲜明标签,形成三方共赢——政府端获得普惠医疗解决方案,医院端提升诊疗能力,企业端积累数据优化产品。
与此同时,华大基因再通过技术布局以及全球拓展抢占制高点,加大针对C端市场的开发力度。
华大基因于2024年9月提出“生成式生物智能范式GBI ALL (Generative Bio-Intelligent)”,包括基因检测多模态大模型GeneT(Genetic Transformer)和面向公众的基因组咨询平台ChatGeneT。
“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整合包括医学影像数据(CT、核磁共振等)、可穿戴设备监测数据等,并结合智能算法进行处理,实现更精准的健康状态评估和疾病风险预测。”华大基因亦表示,将致力于通过AI技术对未被诊断的患者进行重分析,挖掘潜在的基因突变共性。同时,结合基础医学研究和实验室验证来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加速药物的研究。
在国际化方面,华大基因持续推动中国技术“走出去”,重点布局“一带一路”市场。公司已获得欧盟、日本等20余国386项境外资质认证,并通过ISO 15189等多项国际实验室标准,为海外合作奠定基础。
当短期业绩波动遇上长期战略投入,华大基因的选择清晰可见,持续加码研发投入。这种定力源于对产业趋势的深刻洞察——随着测序成本正以超摩尔定律飞速下降,行业即将迎来“数据红利”时代。华大基因布局的AI解读系统、多组学整合分析等技术储备,恰是为这一刻准备的钥匙。
华大基因的实践表明,当一家企业将技术创新、普惠医疗和全球视野融入DNA,它在这个十万亿级的健康产业新蓝海中,将成为具备全产业链布局和临床转化能力的先行者,乃至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