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表示,2025年4月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的大幅上调,标志着全球贸易壁垒进入新高度,全球贸易摩擦加剧正加速电子产业链的“区域化”重构,本土替代窗口全面开启。
2025年4月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的阶梯式上调,标志着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新阶段。短期内,美系芯片厂商可能因成本激增陷入供应调整期,引发关键元器件阶段性短缺;长期来看,美国IDM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本优势将显著削弱,有望为本土半导体企业创造结构性替代机遇。贸易壁垒高企推动电子产业链加速区域化重构。
一方面,中国半导体自主化进程提速,模拟芯片、射频模组、车载存储等美系主导领域(TI、美光等)的本土替代空间打开,具备技术储备的国产厂商有望借势突围;另一方面,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凸显,本土制造需求升级,晶圆代工在新的关税体系下,本土IC性价比凸显,同时封测端国内先进封装需求增长,推动产业链区域化布局,而美国对华关税高压迫使PCB、组装等中游环节向东南亚迁移,国产设备商或受益于海外产能扩张需求。这种“本土高端替代+中低端外迁”的双轨模式,成为应对逆全球化的关键策略。
关税背景下,模拟芯片与射频前端两大领域因“技术差距收窄+国产化率低”的特征成为核心突破方向。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模拟方面,TI、ADI等海外巨头长期主导的模拟芯片价格压制或逐步瓦解,国内厂商在汽车电子等高壁垒市场的技术认证有望加速,重点关注我国模拟设计分销优质标的圣邦股份、纳芯微、思瑞浦、南芯科技、雅创电子、卓胜微、杰华特、帝奥微、艾为电子等;射频领域,美系龙头(Skyworks、Qorvo)受制于美国本土产能布局,国内企业在5G模组(如L-PAMiD)的突破或推动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关注卓胜微、唯捷创芯等。周期方面,比亚迪汽车发布,功率模拟有望底部复苏进入增长通道。
A股进入一季报预告期,当前半导体行业已步入上行周期,2024年消费电子回暖与AI算力需求形成基本面支撑,叠加关税政策催化,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A股进入一季报预告期,设备、封测、SoC、存储等板块龙头业绩喜人。设备龙头北方华创25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2-17.4亿元,YoY+24.69%-52.79%,封测龙头长电科技25Q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YoY+50%。SoC板块,已披露预告的泰凌微、炬芯科技、全志科技一季度业绩喜人。存储板块,澜起科技25Q1实现营收12.22亿元,YoY+65.8%,
QoQ+14.4%;归母净利5.1亿元~5.5亿元,YoY+128.3%~146.2%,QoQ+17.5%~26.7%实现高增。叠加关税政策催化,设备材料零部件领域,离子注入、量检测等美系主导环节(国产化率不足20%)的突破将成重点,同时高端逻辑GPUCPU大芯片领域自主可控需求加速;模拟芯片与存储等受益于价格弹性与需求复苏,或展现超额增长潜力。
天风证券建议关注:1)周期弹性+关税显著受益标的(模拟芯片、射频芯片、存储);2)本土制造性价比需求升级:(晶圆代工)3)卡脖子技术突破(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高端逻辑GPUCPU);4)产能转移受益方(封装测试)。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具备全产业链协同能力的平台型企业或引领新一轮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