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防科技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军事数据及军工数据安全防护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近日,深耕保密领域二十余年的中孚信息(300659),凭借在军工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能力,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斩获“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奖”,其构建的“技术-产品-服务-教育”全链条防护体系,正为我国国防科技及国防工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核心安全支撑。
军工安全需求升级,技术创新成破局关键
当前,军工科研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使得跨网数据流转、终端安全防护、电磁空间监测等场景的风险日益复杂。军事数据具有“高保密、强时效、多异构”特性,传统保密管理模式面临“效率低、精度差、响应慢”的痛点,亟需体系化、智能化的安全解决方案。
中孚信息精准把握这一需求,将保密技术与军工场景深度融合,针对办公数据、科研数据、作战数据三大核心数据类型,打造覆盖“定密、管密、用密、查密、预警、溯源、对抗”七大环节的军事数据安全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体系,为军事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筑起“无死角”防护屏障。
为实现军工场景安全全覆盖,中孚信息构建五大核心产品模块,形成协同联动的防护格局:
终端与数据安全模块方面,“端-网-云”立体架构,保障数据从产生到销毁的全生命周期安全,解决终端设备泄密风险;
办公安全模块方面,聚焦军工办公核心场景,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围绕数据标识打通“管密”、“用密”、“查密”的保密工作核心链路,让办公保密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预警”;
跨网安全模块方面,保密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能提前识别跨网数据流转中的安全隐患,跨网跨域数据安全交换解决方案通过“识别-防护-隔离-管控”全流程设计,满足多网协同场景下的合规性要求;
电磁空间安全模块方面,对实验室、涉密会议室等重点区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配套的涉密会议手机精准定位系统,可实现违规电子设备“精准定位、溯源到人”,破解传统防护“只知有风险、不知风险在哪”的难题;
体系对抗模块方面,融合AI技术探索预警与攻防实战应用,为新型作战场景的敏捷安全需求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体系化攻防能力。
AI深度赋能,突破多项行业技术瓶颈
在技术创新领域,中孚信息将AI技术贯穿安全防护全流程,多项成果填补行业空白:
智能定密方面,研发的智能辅助定密系统融入国产化Office办公软件,基于大模型语义理解技术,经持续训练后定密精度逼近100%,100页文件密点提取仅需30秒,大幅提升保密资源投放精准度;
智能监测方面,创新推出RAG-Defender智能监测架构,构建多模态异构数据融合的跨模态联合表征空间,显著提高泄密风险识别准确率;中孚数盾大模型智栏系统更是实现公共及私有大模型全量加密会话的无感监测,为大模型时代的军工数据安全提供保障;
空间安全方面,中孚猎影窃听窃视检测仪采用“多技术协同+AI快速研判”方案,融合电磁环境与终端检查数据,解决传统设备频段覆盖不全、误报率高的行业痛点。
场景化培训落地,强化保密意识与实操能力
针对军工军队保密工作的实操需求,中孚信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安全保密培训体系,实现从“意识渗透”到“能力提升”的全链条赋能。
线下聚焦“实战化”培训,设计“专家授课+研讨交流+设备展示+实地参观”的专项模式,为信息支援部队等单位的保密保卫干部提供精准教学——通过现场实操演示军队保密综合管理系统、窃听窃视检测仪、文印安全监控与审计系统等核心产品,让参训人员直观掌握设备操作逻辑与风险处置流程。
线上则结合军工场景典型泄密案例,打造沉浸式宣传课程,拆解保密违规场景的防范要点,推动保密要求从“被动遵守”向“主动践行”转变,为部队防间保密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生态协同共建,引领行业安全标准升级
在行业生态建设层面,中孚信息以“国产化兼容”与“标准共建”为双核心,推动军工信息安全领域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深度参与信创生态布局,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实现核心产品全链路国产化兼容,确保自主可控,消除供应链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积极投身行业标准研讨,将二十余年军工保密实战经验转化为行业共识——参与制定多项标准,推动技术方案从“企业实践”上升为“行业规范”,为更多企业提供可借鉴的安全建设路径,引领军工信息安全领域技术发展方向。
面向未来,中孚信息将继续聚焦军工军队智能化转型需求,深化AI、大数据与电磁空间安全、跨域数据安全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一方面优化大模型在军事信息对抗、多模态风险监测等场景的应用,提升体系化防护能力;另一方面加速推进国产化替代工程落地,完善“技术-产品-服务-教育”生态闭环。在强国强军的时代背景下,为守护国家军事信息安全、助力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