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最新研报下调了广和通2025年和2026年的盈利预测,但依然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并给出29.70元的目标价。这一看似矛盾的操作背后,其实是对短期压力与长期潜力的理性权衡。
根据中金发布的报告,广和通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3.66亿元,同比下降13.69%;归母净利润为3.16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1.50%。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6.59亿元,归母净利润9828万元,同比降幅达69.14%。业绩承压主要受部分下游需求波动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导致毛利率短期承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若剔除锐凌无线车载前装业务的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实际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32%,归母净利润仅微降2.19%。这说明核心通信模组业务的基本面仍在稳健运行。
从产品布局来看,广和通并没有停下升级的脚步。今年已推出基于MediaTek T930平台的5G模组FG390系列,子公司也发布了新一代车规级5G模组AN970以及高算力AI智能网联座舱模组AN762S/AN782S。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端侧AI和机器人领域的动作频频:发布具身智能开发平台Fibot,参与Physical Intelligence的VLA模型数据采集,并与AR眼镜厂商XREAL达成战略合作。此外,公司于近期完成H股上市,募集资金重点投向AI与机器人方向,战略布局清晰且具备执行力。
短期阵痛不改长期价值
坦白说,看到归母净利润腰斩的数据时我也曾心头一紧。但细读财报和中金的分析后我反而觉得,这种短期波动更像是转型过程中的正常“阵痛”。尤其是剔除特定业务影响后,主业仍能维持正增长,证明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并未削弱。而毛利率在三季度环比提升2.9个百分点,也释放出竞争环境改善、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的积极信号。
更重要的是,我看好广和通在AIoT赛道的前瞻性卡位。当前整个物联网行业正从连接层向智能化演进,谁能率先把模组能力延伸到AI终端解决方案,谁就可能打开新的成长天花板。广和通不仅有技术积累,还有资本助力(H股融资),更有明确的落地场景探索(如机器人、AR等),这些都不是概念炒作,而是实打实的布局。
目前股价对应2025年约49.5倍PE,虽然不算便宜,但在AI边缘计算这个高成长性赛道里,结合9%的上行空间和中金的持续看好,我认为风险收益比是合理的。当然,也要警惕物联网渗透率、AI端侧应用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
总的来说,我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这家公司扎实的产品迭代能力和清晰的战略路径做出判断:短期业绩波动可以理解,但长期成长逻辑正在逐步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