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中国区团队的系统权限上周五被全面中断,具体原因尚不明确。闻泰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紧急状态下欧洲可能切断系统与资金,中国区不得不采取独立自救行为,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以确保国内客户供应。与此同时,安世中国发布全员信强调,国内全部主体运营及员工薪资福利一切正常,生产经营如常推进,员工有权拒绝执行未经国内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示。
这一事件折地缘政治博弈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深度冲击。荷兰政府于9月30日对安世半导体实施控制权冻结,并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CEO职务。荷兰法院文件显示,美国曾向荷兰提出更换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的要求,以避免受美国商务部“50%穿透规则”的制裁。该规则于9月29日正式发布,将出口管制措施自动延伸至由列名实体持股50%及以上的未列名附属公司。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数据显示,其每年有超过1100亿颗产品应用于超过2.5万家客户终端,其中67%的客户依赖1.5万颗料号保证终端稳定运作。中国区业务贡献了安世半导体营收的48%,而东莞工厂承担了全球约70%的最终产品出货量。供应链受阻的影响已传导至生产端,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因原材料短缺,计划自本周起对部分岗位实施“上四休三”工作制。
面对困局,国内半导体企业正积极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捷捷微电在其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承诺其成熟产品矩阵可从性能到品质实现对安世产品的无缝替代与完美接续。该公司强调,此次对安世的限制是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发出的有力回击,也是国产芯片走向前台的重要契机。
从产业链角度看,安世半导体的核心设计与晶圆制造位于欧洲,若要真正实现供应链本土化,必须将设计与制造环节同步引入中国。然而,严格的车规级客户认证构成了主要障碍。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称,尽管行业已从其他供应商采购相同类型芯片,但新供应商认证和产能提升需要数月时间,而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库存通常只能维持几周。
这一事件预示着全球半导体产业可能面临碎片化风险。跨国企业正在重新评估在高度敏感行业的投资布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协作体系面临重构。在博弈过程中,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进程或将加速,国内企业有望在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实现更深入的国产化替代。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