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产业链整合的关键一步。” “但16.4亿估值,真撑得起吗?”
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620.SZ)于2025年11月21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方式,向张关明等5名交易对方购买其持有的苏州安捷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9.97%股份,交易作价16.4亿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8亿元。本次交易已通过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深交所审核及中国证监会注册程序。
横向整合还是估值博弈?
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其中交易对方之一苏州讯诺为关联方,但不构成重组上市。标的公司安捷讯主营光电通信器件研发,与光库科技在光纤激光领域存在协同效应。交易采用多元化支付方式,股份对价占比70%、可转债20%、现金10%,并设置业绩承诺条款(具体数据未披露)。配套募资将用于支付现金对价及标的公司项目建设。
若交易完成,光库科技将通过横向整合进一步巩固在光通信产业链的地位。但需注意:一是审批风险,需跨越股东大会、交易所及证监会三重关卡;二是估值风险,标的公司2025年1-9月净利润未披露,16.4亿元作价对应的PE倍数待观察;三是资金压力,配套募资规模达交易对价的48.8%,若募资不足可能增加财务负担。二级市场方面,2025年8月预案披露后股价短期上涨12%,但后续受大盘调整影响回落,本次草案落地后需关注机构对标的资产质量的评估反馈。
税负机制或成增持“隐形门槛”
有学者指出,大股东增持行为可能因税务成本问题受到阻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和第八条规定,在加权平均成本法下,原始股的低成本会降低可扣除的总成本金额,导致应纳税所得额虚高。此外,个人大股东在增持后减持时可能面临更高税负。依据财税〔2009〕167号文第三条,“限售股优先”原则可能导致即使减持的是通过二级市场买入的流通股,仍需按限售股成本计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从而提升实际税负。
协同效应能否兑现增长预期?
另有观点认为,光库科技收购苏州安捷讯将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和业绩增长,推动股价上涨。主要支持理由包括:安捷讯主营光无源器件与光库科技主业契合,收购将完善产品矩阵并扩大市场份额;收购后公司营收预计扩大40%以上,净利润增厚约35%;机构普遍看好协同效应,预计2025年营收增长60%,2026年毛利率提升2-3个百分点。
并购风起,谁是下一个“重组标的”?
此次光库科技的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反映出市场对科技类并购及产业链整合的高度关注,相关具备“科技重组预期”或控制权变更题材的个股也受到资金追捧。
国风新材(000859.SZ)是主营新材料的科技型企业,近期因光刻胶概念及并购重组预期受市场关注。公司光敏聚酰亚胺(PSPI)光刻胶研发已进入实验室制备阶段。11月21日实现三连板,股价报8.68元,涨幅10.01%。11月20日融资买入额达4084.90万元,连续两日增长率超50%;11月21日主力净流入1.02亿元,净量达1.11%。
思创医惠(300078.SZ)当前处于控制权变更的关键节点。公司剥离医惠科技后转向物联网方向发展,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现任总经理魏乃绪,其控制的苍南芯盛通过受让股份及表决权委托合计获得13.18%表决权。国资背景的苍南建投持有苍南芯盛33.33%份额。11月18日股价录得20cm涨停,报收4.5元。
四川双马(000935.SZ)经营涵盖建材制造、生物医药研发及私募股权投资三大板块。截至11月18日,公司融资余额达6.96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超90%分位水平。但11月20日出现大宗交易折价成交483.22万股,较收盘价折价11.66%,当日股价下跌1.11%。
荃银高科(300087.SZ)11月20日晚公告,控股股东中种集团拟以11.85元/股发起部分要约收购20%股份,总价不超过22.45亿元,收购完成后最多持股40.51%,较前一日收盘价溢价16.63%。11月21日股价大涨16.24%,报11.81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42亿元,净量达1.30%。
三佳科技(600520.SH)涉足半导体封装领域,正研发扇出型晶圆级封装产品,但公司明确表示该技术距离批量生产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因其具备“科技重组预期”题材属性,近期受到一定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