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在9月12日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面向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系列“拓星纪”,包括轮式人形机器人、人形双臂机器人、人形机械臂等产品。这款被命名为“小拓”的轮式人形机器人采用四舵轮设计,支持360度全向运动,并搭载智谱AI大模型,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
从技术架构来看,拓斯达通过自研的“X5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构建了机器人的“小脑”,提供400+用户可编程接口和500Hz RGM实时控制接口,实时性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该平台已在全系列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能满足工业领域超过90%的机器人需求。在“大脑”层面,公司基于与智谱共同构建的预训练具身模型COT-VLA基座开发,使机器人具备思维链推理能力,可实现对复杂任务的自主推理与决策。
值得关注的是,拓斯达选择推出轮式机器人是基于对产品成本与实用性的考虑。当前在工业领域,尤其在厂房、车间环境中,行业需要的是能够真正干活的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在实用性和性价比方面更具优势。
这一布局恰逢公司战略转型期。2025年上半年,拓斯达营收10.86亿元,同比下降36.98%,主要受累于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规模收缩67.20%。公司计划通过股权调整等方式对该业务进行逐步剥离,将资源聚焦于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注塑机三大核心产品。
从业务数据看,转型已初见成效。今年以来拓斯达连续两个季度工业机器人业务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自产多关节机器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0.86%,累计出货量近1万台。数控机床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83.74%,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00台,同比增长约35%。
拓斯达发起成立了“拓斯达人形机器人生态创新联盟”,希望通过整合产、学、研、企多方资源,加快人形机器人在多元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与创新应用。公司计划将轮式人形机器人拓展至装配、检测等应用场景,切入自动化智能装备的千亿级市场。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元。在吴丰礼看来,从短期来看,任务相对聚焦、对泛化能力要求不高的工业制造场景是具身智能率先落地的场景。在工业制造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之后,机器人的能力将逐步向服务业、家庭、医疗康复等更开放的场景延伸。
对于拓斯达而言,人形机器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