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10 03:02:09 股吧网页版
机器人城市之争 东莞强势入局!
来源:广州日报

  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竞争激烈,东莞凭借全产业链优势,成为机器人产业赛道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近日,《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发布,广东出台12条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其中提到,广东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省财政按规定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越发强劲。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企业早早布局机器人赛道,深耕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基本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到系统集成,再到完整机器人的生态链体系。在这场“机器人城市”的竞争中,东莞以机器人全产业链优势成功入局。

  机器人赛道不乏“东莞制造”的身影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不断传出好消息,机器人赛道越来越热闹,其中,不乏“东莞制造”的身影。

  3月26日,在2025 ITES深圳工业展上,拓斯达控股子公司——埃弗米展出了DMU-400+自动化、GMU-600、GMU-800、VMU6800等多款明星产品,为高端制造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其中,DMU-40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自动化可以高效完成人形机器人关节、摆臂等复杂曲面加工,助力行业突破制造瓶颈,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埃弗米创始人、总经理黄永生透露,今年一季度生产计划排产饱满,订单交付节奏紧凑。

  埃弗米为人形机器人关节加工提供解决方案,位于道滘镇的东莞金坤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则为欧洲一款会做家务的人形机器人量身定制关节磁组件,并成功实现量产。早在2019年,该公司携手欧洲知名机器人公司共同开启人形机器人管家的研发之旅。从2019年至2024年底,金坤新材料团队面对磁路设计的复杂性与重重技术难关,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成功研发出专为机器人颈部、肩部、肘部及腰部等关键部位设计的关节磁组件。

  在厚街镇,广东鼎泰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螺纹磨和内外圆磨床,主要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执行机构的精密零部件加工,属机器人精密零部件主力加工设备。该公司总经理王俊锋表示,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链完善,发展工业机器人优势突出,同时东莞制造业发达,为工业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在松山湖,墨现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与普渡机器人合作推出的全人形机器人PUDU D9,已在医疗、工业、服务领域开辟新场景。在墨现科技的企业门口,一只机器手被摆在十分显眼的位置。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王鑫介绍,这只机器手的每个手指头上覆盖了100个感应点,这使得机器手具备了高密度且灵敏的触觉,在触碰感知方面真正达到了“仿人手”的水平。王鑫说,截至目前企业的“仿人手”订单量与去年相比已暴涨十倍。

  目前,墨现科技正在将电子皮肤技术从灵巧手和机械臂拓展到机器人本体的其他部位,如头部、胸部、腿部和脚部。未来,将实现机器人全身的触觉覆盖,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在人机交互中的表现。

  vivo进军机器人行业机器人企业落子东莞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吸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企业布局。这些机器人企业在东莞研发、生产机器人及相关核心配件、生产设备等,成为机器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3月25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现场,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正式官宣,vivo成立机器人实验室,进军家庭机器人行业。该实验室将聚焦孵化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主攻消费级市场,研发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记者了解到,vivo全球总部项目位于东莞市长安镇,由vivo研发中心、vivo培训中心两个地块组成,该项目预计于今年9月建成。

  手机龙头企业布局机器人赛道,机器人相关企业也纷纷落子东莞。在东莞市发改局公布的2025年东莞市重大项目计划中,记者看到了不少机器人相关企业的身影。其中,服务机器人龙头企业普渡科技将投资12亿元在东莞虎门建设华南总部。2025年东莞市重大项目计划中介绍,东莞市虎门镇普渡智能机器人华南总部项目为政府收储三旧改造用地,项目改造后总用地面积约99.48亩,总建筑面积约19.45万平方米,主要从事服务机器人生产及配套仓储,年产智能机器人约4万台。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不仅承载着普渡科技生产与销售总部的战略转移,还将建成服务机器人全球物流仓储中心。

  此外,大族科技研发制造项目、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备及注塑和CNC机床设备增资扩产项目、歌尔股份华南智能制造项目等与机器人相关的项目也被列入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中。

  东莞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巨大蓝海

  东莞既是孕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肥沃土壤,更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巨大蓝海。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拥有22万家工业企业,其中包括1.4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超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使得东莞成为人工智能场景落地的绝佳练兵场。

  3月19日,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正式开服,标志着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正式落地东莞。大模型中心计划2025年打造50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力争到2027年打造135个以上AI+先进制造示范应用场景。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领域“链主”企业、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被誉为“高端智能装备界多面手”的机器人企业,聚焦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产品,也是国内少有的实现全线覆盖的机器人企业。该企业研发的新一代X5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在智能与具身结合过程中扮演了类似“小脑及脊椎”的关键角色,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核心部件。通过将机器人身体的实时数据上传至云端,并依托云端的强大算力,新一代X5平台能够精确接收并执行由大模型下达的指令,显著提升了智能机器人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效率和效果,推动工业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转变。

  位于松山湖的东莞市元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银发赛道”。近期,该企业推出的新一代老人智能看护机器人,在市场上广受好评。这款名为“亲鹿Z9”的智能看护机,是全国首款“雷视双效检测+端到端跌倒大模型”应用产品。据了解,这款居家养老智能产品可通过毫米波雷达和视频监测,实时监测居家老人的体征情况。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东莞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百度智能云具身智能商务负责人徐良表示,东莞有5000亿元级产值的机械装备产业基础,为具身智能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而具身智能技术又能为机械装备产业带来智能化升级和效率提升,两者的结合将推动东莞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观察:

  东莞政企合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近年来,东莞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政策环境,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智能机器人发展动能。同时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规划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园和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东莞,早已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

  东莞市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现有机器人制造重点企业208家,其中规上企业147家,年营业收入约316亿元。2024年,全市工业机器人产量2.29万台(套),同比增长21.7%,占全国的4.11%、全省的9.27%。同时,东莞培育出一批行业标杆,集聚了6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此外,东莞还涌现了宇瞳光学、奥普特等机器视觉行业龙头,全市机器视觉产业营收占到全国市场十分之一。奥普特获批建设省机器视觉制造业创新中心,思谷智能在人形机器人柔性传感器领域、本末科技在直驱电机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东莞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政企合力的效果显现。早在2023年底,东莞就发布《东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将进一步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壮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目标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新高地。2024年,《东莞市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出台。其中提到,智能机器人是东莞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为加快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力争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2万套。

  在应用方面,东莞将推动“千行百业”示范应用。结合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商业等,开放一批机器人创新应用场景,组织机器人场景供需对接。促进智能机器人创新成果首试首用,每年遴选一批市级机器人优秀应用场景,对应用成效突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典型场景进行推广。

  今年2月6日,2025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提出东莞以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姿态,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攻坚推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高水平赋能工业制造体系,聚合催生新质生产力,不断巩固和增强东莞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是东莞壮大智能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方向。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先进制造,以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为契机,大力拓展机器人在工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同时,不断壮大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