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测电子刚刚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武汉精鸿将增资5000万元。这笔资金由三方面共同出资:上市公司母公司出资4000万元,员工持股平台“武汉精合”出资500万元,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刘荣华个人再投500万元。交易完成后,武汉精鸿的注册资本从5000万元翻倍至1亿元,而精测电子对它的直接持股比例从70%提升至75%,仍保持绝对控股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原股东之一的香港精测放弃了优先认购权,导致其持股比例被动稀释至15%。整个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无需提交股东大会。
这次增资背后的核心目的,在公告中写得清楚——优化股权架构、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引入员工持股平台武汉精合,以及高管刘荣华的个人追加投资,明显是绑定核心团队利益的举措。武汉精合成立于2025年11月18日,距本次增资仅6天,专为此次激励设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公司监事帅敏。虽然目前没有财务数据,但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信号:管理层正在通过真金白银的方式,把关键人员的利益与子公司深度捆绑。
从行业角度看,武汉精鸿的业务聚焦在半导体自动测试设备(ATE),尤其是存储芯片测试领域,覆盖从晶圆探测到最终测试的全流程。这正是当前国产替代需求最迫切的环节之一。在全球供应链波动和技术封锁加剧的背景下,这类设备的自主可控意义重大。此次增资不仅增强了子公司的资本实力,更释放出公司长期投入半导体高端设备研发的决心。
说实话,看到高管亲自下场投资,我是有点意外的。刘荣华作为董事和副总,拿出500万真金白银跟投,这不是象征性认购,而是实打实的风险共担。再加上员工持股平台的设立,说明这家公司不是只靠画饼做激励,而是真的在构建利益共同体。这种“自己人投自己公司”的模式,往往比单纯的股权激励更能激发战斗力。
当然,也要看到风险点。公告提到出资是分五年完成,首次实缴不低于20%,这意味着资金到位还有时间过程。而且武汉精鸿的具体财务数据被列为商业秘密未予披露,外界难以评估其真实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不过资产评估采用了收益法,定价为1元/注册资本,表面看不存在溢价,符合“公允”原则。
站在当前时点看,精测电子股价处于66元附近,今日小幅上涨,成交过亿,市场反应还算积极。这一作,表面上是一次常规的子公司增资,实则是一次精准的组织动员——既补充了弹药,又稳住了军心。对于关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投资者来说,这种“实干型”的动作,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