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资产上演“黑色星期一”后,中国资产再度展现韧性。4月22日,沪指延续反弹趋势,成功实现“八连阳”。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299.76点,涨幅达0.25%,盘中一度站上3300点整数关口。全市场成交额达到1.12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放量476亿元。
港股受外围影响,上午弱势震荡,但午后转强,三大指数纷纷转涨。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上涨0.78%,报21562.32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24%,恒生国企指数涨0.68%。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213.6亿港元。
盘面上,在美元持续走弱的背景下,黄金避险需求得到提振,A股、港股的黄金概念股纷纷活跃。此外,跨境支付概念持续火爆,掀起涨停潮。业内人士认为,“弱美元”与“强避险”交织的市场格局,正以更鲜明的对比凸显中国资产的独特吸引力。
美元走弱带火跨境支付
周二,跨境支付继续大面积爆发,新晨科技、优博讯、拉卡拉以20%幅度涨停,市值近千亿元的中油资本强势拉板,信雅达、青岛金王等连续收获两个涨停板。
4月8日至22日,跨境支付概念攻势迅猛,11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17%。
消息面上,周一,美元指数接连跌破99、98关口,为三年多以来首次。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逾9%。在关税风暴下,美元作为长期避险资产的光环被削弱,国际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资产。
消息面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重点举措。行动方案提出,要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
长江证券表示,美国关税政策或将冲击现有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并推动建设新一代以人民币为核心的结算体系。中国跨境支付企业或将受益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不断提升的市场份额,以及新的跨境支付体系的建立,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弱美元+强避险”市场格局延续
“弱美元”同样为黄金市场注入强心剂。随着国际黄金期货和现货价格4月22日均突破每盎司3500美元,金价今年迄今涨幅超过比特币。黄金股的热度也水涨船高。周二,港股赤峰黄金大涨超8%,山东黄金涨超7%,招金矿业涨超5%;A股明牌珠宝盘中涨停,四川黄金涨超6%。
当下,机构对于弱美元格局下避险资产的走势更为乐观。中信证券认为,近期黄金价格再创新高,主要是海外市场衰退交易与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变化触发的恐慌交易所致。综合通胀、增长、关税、地缘政治等因素来看,当前黄金行情难言结束。
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从2016年1月至今,黄金的涨幅已经达到2.12倍,上涨时间为9年零3个月,但涨幅远低于之前的两轮大牛市。从历史上看,黄金价格的上涨可以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算起:1972年至1979年的一波牛市涨了1781.48%,之后20年下跌69.51%,再之后的10年又上涨644.3%。最近一轮下跌是在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COMEX黄金价格跌至1060美元/盎司,跌幅达到42%。
展望后市,机构认为,防御型资产及政策对冲方向仍为短期主线。华泰证券表示,红利板块中,交运、保险、通信服务等2024年分红比例有望提升且拥挤度处于低位;政策对冲端,可关注内需等方向中景气改善的板块和标的。此外,当前科技板块调整相对充分,随着后续风险偏好修复,可适当布局具备一定产业催化的超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