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盛订单充足背后:光模块的产能游戏又开始了?
新易盛这次在互动平台的表态挺有意思——"在手订单充足",但三季度营收却环比波动。这就像你开了一家奶茶店,明明订单排到下周,但这周营业额却比上个月少了。问题出在哪儿?公司自己说了,是"部分产品阶段性出货节奏变化"。说白了,就是生产线上有些产品没按计划出货,可能是客户提货时间调整,也可能是生产线切换型号时的阵痛。
但重点在后半句:"产能正处于持续释放过程中"。这让我想起光模块行业的一个特点——产能爬坡期往往伴随着股价的躁动。毕竟市场最喜欢听的就是"产能释放",这意味着未来业绩有保障。不过咱们也得冷静想想,产能释放和实际转化为营收之间,还存在一个"良率"和"客户验收"的变量。
中际旭创的剧本会重演吗?
说到产能释放,中际旭创就是个现成的例子。根据公开信息,他们800G光模块产能释放后,营收和净利润都实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涨了近七成,直接带动股价进入上升通道。市场当时给出了三种预期:乐观派看到500元,保守派看到400-450元震荡,悲观派则担心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可能砸到350元。
现在新易盛的情况有些相似之处——都是光模块企业,都在谈产能释放。但差异也很明显:中际旭创当时已经明确是800G产品放量,而新易盛这次没具体说明是哪类产品。要知道,光模块行业里,400G、800G还是1.6T,技术代际直接决定了利润天花板。
产能≠印钞机
我见过太多投资者一听到"产能释放"就热血沸腾,但历史告诉我们,光模块行业的产能故事需要多维度验证:首先是技术路线是否踩准节奏——当年有些企业押注400G时,市场突然转向800G,产能反而成了包袱;其次是客户绑定深度,像中际旭创能快速兑现业绩,离不开头部云厂商的订单支撑。
现在看新易盛,订单充足是好事,但需要观察后续季报里:1)高毛利产品占比是否提升;2)存货周转天数变化。如果产能释放后存货反而积压,那就要警惕了。毕竟这个行业技术迭代快,库存贬值的风险可比服装行业还刺激。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个细节:中际旭创当时股价能持续走强,关键是有800G销量数据持续验证预期。所以对新易盛,咱们也得等具体产品结构的数据出来再判断。)
写在最后
光模块行业永远上演着"产能扩张-技术迭代-洗牌"的循环戏码。新易盛这次表态像是一份"预告片",正片还得看接下来每个季度的"票房数据"。对于投资者来说,现在或许可以把它放进观察名单,但要不要"买票入场",建议等看到更多客户验收单据和产品结构数据再说——毕竟中际旭创的案例告诉我们,同样的剧本,主角不同结局可能天差地别。
(风险提示:本文提及个股仅为案例分析,光模块行业存在技术路线突变风险,投资决策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