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光模块龙头新易盛(300502.SZ)无疑是AI算力浪潮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公司股价年内暴涨600%,市值一度突破3600亿元,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5%,成为资本市场“最靓的仔”。然而,就在市场热情高涨之际,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高光荣的一则减持公告,却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投资者的狂热。
一、实控人高位减持超41亿元,折价近34%
2025年9月30日,新易盛公告称,高光荣拟以询价方式转让1143.07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15%,转让价格不低于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70%,即约243.25元/股,较当日收盘价365.77元折价近34%。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套现金额高达41.8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高光荣首次减持。早在2022年股价仅12元时,他便开始持续减持,2024年还因违规减持被证监会罚款2200万元。此次减持发生在公司股价历史高位,难免引发市场对其“高位套现”的质疑。
二、减持背后:股东持续撤离,管理层信心存疑
事实上,高光荣的减持只是新易盛股东撤离潮的缩影。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公司前董事LO JEFFREY CHIH已连续11个季度减持,持股比例从近5%降至2.5%。iF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公司高管累计减持42次,无一增持记录。
股东和高管的持续减持,难免让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产生动摇。尽管公司公告称减持系“个人资金需求”,但在业绩暴增、股价飙升的背景下,内部人却选择撤离,难免引发“是否见顶”的猜测。
三、客户集中度高企,业绩可持续性存疑
新易盛的爆发式增长,高度依赖北美云厂商的AI算力投资。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高达71%,其中英伟达、亚马逊等巨头是其核心客户。尽管公司表示订单能见度已排至2026年,但一旦北美AI资本开支放缓,或客户转向其他供应商,公司业绩将面临较大波动风险。
此外,光模块行业技术迭代迅速,1.6T产品虽已开始放量,但竞争格局尚未稳定。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等对手也在加速扩产,未来价格战或不可避免,新易盛的高毛利能否持续,仍是未知数。
四、长期迷思:能否穿越周期?
尽管面临诸多短期利空,但评判新易盛的真正关键在于其能否穿越行业周期。公司在LPO、CPO、硅光等前沿技术的布局,以及在L4/L5级别自动驾驶车载光模块领域的拓展,都可能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这些新兴业务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商用仍需时间,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业务增速放缓带来的业绩缺口。市场正在重新评估新易盛的成长逻辑——它究竟是一家能够持续创新的科技企业,还是仅仅是行业周期中的一朵浪花?
结语:AI光环下的“隐忧”
新易盛正站在十字路口。短期来看,行业周期下行、竞争加剧、估值高企等利空因素确实构成了严峻挑战;长期而言,公司在技术储备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将决定其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业长青。
投资者应保持清醒头脑,既不过度悲观忽视公司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也不盲目乐观无视正在积累的风险。在光模块这个技术迭代迅速、周期特征明显的行业,唯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控制成本、拓展客户的企业,才能最终胜出。对新易盛而言,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新易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