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祥药业的“添加剂魔法”
锂电池的“调味料”正在上演价格狂潮。富祥药业近期透露,其核心产品VC(碳酸亚乙烯酯)的产能与成本控制能力位居行业前列,并计划进一步扩产至万吨级别。这款看似冷门的化工产品,实则是电解液中不可或缺的“保鲜剂”——它能延长电池寿命、提升安全性,如今随着储能和动力电池需求激增,突然成了产业链上的“香饽饽”。
价格跳涨背后的供需游戏
VC的涨价故事像一出典型的工业剧本:长期低价压抑产能,而需求爆发撕开供应缺口。富祥药业提到,储能和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扩张,让VC价格从低谷一路攀升。其他报道中更透露,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上门抢货”的罕见场景,头部厂商产能基本满负荷运转。这种供需错配,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添加剂站上了风口。
有趣的是,富祥药业的医药背景成了跨界优势。其在化工工艺上的经验被迁移到VC生产,多基地协同和技改措施进一步压低了成本。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在价格波动中,它仍能保持竞争力。但行业也需警惕:眼下火热的扩产计划(如华盛锂电等对手的万吨级项目)可能在未来改变供需格局,价格能否持续高位仍是未知数。
新能源与医药的“双线作战”
富祥药业的另一重故事在于业务平衡。医药板块中,原料6-APA价格下跌反而提升了毛利率,而新能源业务的增长又抵消了传统业务的压力。这种“双轮驱动”模式在二级市场颇受关注——11月中旬其股价的涨停,便叠加了VC涨价和医药成本下降的双重预期。
不过,跨界转型从来不易。电解液添加剂的产能释放依赖市场需求,而医药行业的政策变动(如集采)也可能影响利润。有分析师提到,公司微生物蛋白等新业务尚在孵化期,短期仍需依赖传统板块输血。
风口的另一面
VC的狂欢背后,产业链的脆弱性若隐若现。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企业因前期亏损停工,复产需数月周期,而新产能建设更是“远水难解近渴”。这波行情或许更多是短期供需失衡的结果,而非长期价值重估。对投资者而言,富祥药业等技术成熟的头部厂商可能更具韧性,但行业集体扩产后的价格竞争风险值得关注。
市场总是擅长制造惊喜,就像VC从角落走到舞台中央。但在这场添加剂热潮中,玩家们既要抓住机会,也要留一分清醒——毕竟,风停的时候,成本控制和技术壁垒才是真正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