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Meta(原Facebook)最新财报、行业分析及公开战略披露,其2025年和2026年在算力与数据中心领域的资本开支计划已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核心目标是支撑AI大模型训练、元宇宙基础设施及全球用户规模扩张。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2025年资本开支:聚焦AI算力集群建设
1. 预算范围与增长动力
Meta在2024年四季度财报中明确,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为600亿至650亿美元,同比增幅超68%(2024年为392.3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由AI计算能力扩展驱动,包括:
GPU集群部署:计划在2025年上线1吉瓦(GW)的算力,年底前将GPU总量提升至130万块,主要用于Llama 4等大模型训练。
数据中心基建:首个名为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初期设计容量达2GW以上,并预留扩展至5GW的空间。
服务器更新:服务器投资占比超60%,重点采购适配GB200/GB300芯片的高阶HDI PCB板(如胜宏科技供应的28层板)和1.6T光模块(如中际旭创产品)。
2. 资金分配与供应链影响
硬件采购:约40%的预算用于英伟达GB200/GB300 GPU、AMD MI355X芯片及配套网络设备,直接拉动PCB、光模块、液冷设备需求。
基建融资:Meta已与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等机构达成290亿美元融资协议,专项用于路易斯安那州数据中心扩建,其中260亿美元为债务融资,30亿美元为股权融资。
国内供应商受益:胜宏科技(英伟达GPU PCB市占率50%)、中际旭创(1.6T光模块独家供应商)、英维克(液冷设备核心厂商)等企业将承接大量订单。
二、2026年资本开支:通用人工智能(AGI)战略深化
1. 预算预测与技术布局
美银美林等机构预测,Meta 2026年资本支出将进一步增至78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重点投向:
AGI训练基础设施: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目标,计划建设多吉瓦特级(Multi-GW)算力集群,如Hyperion数据中心远期扩展至5GW,单机柜功耗达120kW,需全液冷技术支撑。
推理计算网络:随着Llama 4.0等模型商业化落地,推理算力需求将激增,Meta计划构建分布式计算网络,降低延迟并优化成本。
元宇宙硬件支撑:Quest 4等VR设备的内容渲染和实时交互需强大算力支持,数据中心需配套边缘计算节点。
2. 供应链升级与技术迭代
光模块需求爆发:1.6T光模块将成为GB200服务器标配,预计2026年采购量超100万只,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厂商订单增长显著。
PCB技术突破:胜宏科技、沪电股份将量产36层以上高阶HDI板,适配英伟达Blackwell架构芯片的高频高速需求。
液冷渗透率提升:单机柜功耗超50kW后,液冷成为必选项,英维克、高澜股份等企业的冷板和浸没式液冷方案市场份额扩大。
三、长期战略:6000亿美元投资与全球布局
1. 6000亿美元计划的时间框架
Meta CEO扎克伯格在2025年9月白宫晚宴上承诺,到2028年至少投资6000亿美元用于美国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025-2026年的资本开支占比约30%(即1800亿-2000亿美元)。这一计划旨在:
技术代差壁垒:通过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巩固Llama模型的领先地位,应对OpenAI、谷歌等竞争对手的挑战。
政策红利获取:契合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补贴政策,降低本土建厂成本。
2. 全球供应链重构
区域产能布局:Meta在越南、墨西哥等地新建服务器组装厂,以规避关税风险(如美国对华301条款关税),预计2026年海外产能占比提升至40%。
本土化采购:优先采购美国本土生产的PCB(如Rogers Corporation高频材料)和光模块(如Lumentum),但国内供应商仍在性价比领域占据优势。
四、风险与不确定性
1. 技术迭代风险
英伟达若提前推出下一代GH200芯片,可能导致Meta现有GB200集群折旧加速,影响资本开支回报率。
2. 地缘政治风险
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可能影响国内供应商的产能释放,例如胜宏科技的高阶HDI板生产需依赖进口设备。
3. 财务压力
2025-2026年资本开支占营收比例预计超30%,可能导致现金流紧张,需通过债务融资或资产出售(如计划出售30亿美元数据中心资产)缓解压力。
结论
Meta在2025-2026年的算力与数据中心资本开支将呈现高强度、高集中度特征,2025年预算约600亿-650亿美元,2026年增至787亿美元,重点投向AI算力集群、高阶硬件采购及全球基建布局。这一战略将直接拉动PCB、光模块、液冷设备等产业链需求,国内供应商如胜宏科技、中际旭创、英维克等有望在未来两年获得200亿-300亿元的业务增量。投资者需关注Meta财报中AI相关资本开支的具体分项,以及供应链本地化进程对订单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