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琦
4月30日,万向新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元科技”)公告,公司股票于4月30日开市起停牌一天,并于5月6日开市起复牌,复牌后股票简称将由“新元科技”变更为“*ST新元”。
新元科技之所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主要是因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大华”)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对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已经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
调查结果尚未出来
新元科技于2025年3月27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目前调查结果尚未出来。
公告显示,新元科技针对上述调查相关事项进行了自查并将发现的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因此调减2023年度营业收入1.05亿元、营业成本8814.84万元,调减2023年末存货5827万元,调减2022年度营业收入1.67亿元、营业成本1.57亿元,调减2022年末存货3195.72万元,同时对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等进行追溯调整。
大华方面表示,截至审计报告日,上述立案调查尚无结论性意见,无法核实会计差错更正的依据,因此无法确认新元科技前期差错更正事项是否完整、更正金额是否准确,也无法判断调查结果对新元科技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针对新元科技2024年度营业收入及应收账款回函比例较低一事,大华表示,虽实施了替代审计程序但仍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因此无法判断新元科技营业收入确认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计提坏账准备的充分性及适当性。
此外,由于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大华方面难以判断新元科技管理层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是否恰当。
已经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
值得注意的是,大华对新元科技2024年度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是因其发现新元科技存在管理层越过职能部门直接安排销售、采购业务,以及不相容职责未分离等管理层凌驾内部控制之上的情形,从而认为新元科技在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及内部监督等关键控制运行方面无效。
同时,大华还发现新元科技在营业收入确认、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回收等关键控制运行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由于新元科技存在向非金融机构和自然人拆借资金未经适当审批、未签署合同以及不计利息的情形,大华认为公司在借款审批控制的设计和运行上存在重大缺陷。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试图联系公司采访,未获任何回应。
4月30日,新元科技披露了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1.55%;归母净利润为-4.42亿元,同比下降104.0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64亿元,同比下降102.08%;基本每股收益-1.60元。
新元科技已连续三年经审计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负值,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为负值。
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下,新元科技大量贷款逾期。3月12日,新元科技再添贷款逾期消息,子公司宁夏万向新元在中国银行青铜峡支行处的本金为6646.96万元的贷款逾期,中国银行青铜峡支行就上述逾期贷款事项向公司及子公司提起诉讼。而在不久前,新元科技已多次披露贷款逾期方面的信息。
多年来公司主业存疑
资料显示,新元科技是一家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运维服务于一体的企业。“新元科技主业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一直搞不清。”一位长期跟踪新元科技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主业几乎是一年换一个,这个业绩不行了就换下一个。”
例如,硅料循环利用智能装备曾是新元科技所谓的拳头产品。财报显示,新元科技硅料循环利用智能装备在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占当年营收比重为38.88%。然而,2023年该业务的营收为零,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此外,新元科技曾经有过多次并购,但是并购标的持续经营不善,导致公司损失惨重。例如,2023年新元科技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2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7577.13万元,其中一半的亏损是由此前收购的资产带来。
2024年6月,新元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拟作价100万元出售控股子公司清投智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投智能”)的97.01%的股权。可回溯至2017年,公司收购清投智能时价格高达7.71亿元,这次高溢价交易溢价率约为5倍。
对此,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杨兆全律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新元科技收购清投智能的过程来看,这是一次高溢价收购,新元科技在收购时对清投智能的评估不够全面和准确,从而支付了不合理的股权对价。在缺乏有效控制权的情况下,子公司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决策不透明等问题,进一步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
4月30日,新元科技还披露了一则子公司临时停产的公告,对外称子公司万向新元(宁夏)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元宁夏”)募投项目已在逐步启动和恢复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但因外部市场环境问题和公司内部人员结构调整等原因,正在进行的设备试生产调试、人员上岗培训、市场端客户洽谈等事宜,未达预期效果。
“新元宁夏自去年12月份以来,长达5个月的时间仍未复产,新元科技的内部治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上述资深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