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大基金”)近期对赛微电子的减持动作,终于有了明确公告。2025年9月23日至11月24日,大基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赛微电子783.6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7%,持股比例从6.95%降至5.88%。这一变动触及1%整数倍披露标准,也标志着大基金进入阶段性退出节奏。公司方面明确表示,本次减持不会导致控制权变化,也不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从公开信息看,此次减持属于正常的投资退出行为,并未伴随任何违规操作或特殊承诺履行情况。大基金作为国家级产业资本,其投资周期通常较长,但在项目具备市场化退出条件时,适度减持也是合理回报机制的一部分。尤其在当前半导体行业部分标的估值偏高的背景下,大基金的动向往往被市场视为风向标。
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这到底是利空出尽,还是趋势反转的前兆?
说实话,我不意外。赛微电子今年以来股价涨幅明显,最新价已达35.11元,单日涨幅4.84%,成交额近60亿元,热度极高。而支撑这种行情的,更多是“AI+国产替代”的强预期——比如MEMS-OCS光链路交换芯片用于AI数据中心,单颗价值高达3000美元;又比如为谷歌供货Pixel雷达和OCS芯片,技术壁垒确实硬核。再加上北京FAB3产线逐步量产BAW滤波器和硅麦克风,良率突破90%,这些都构成了故事的底色。
但问题也很清楚: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虽然高达15.76亿元,同比增长超14倍,可扣非净利润却亏损超2.4亿元。为什么?因为利润主要来自出售瑞典Silex控股权带来的约22亿元一次性收益。也就是说,主业还在烧钱,盈利尚未闭环。
在这种情况下,大基金选择边打边撤,我认为非常理性。它不是在“看空”,而是在兑现阶段性成果。毕竟,一个真正健康的产业链支持者,不该长期停留在二级市场博弈中。
我也理解市场的分歧。有人喊目标价288元,认为这是中国高端MEMS的希望;也有人担心估值泡沫,PB已经高于行业平均,而主营业务迟迟未能造血。我的看法是:技术实力毋庸置疑,未来能不能成,关键不在概念多炫,而在北京产线能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盈利。
所以,大基金这次减持,或许不是终点,而是成长股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从靠政策与预期驱动,转向靠产品与利润说话。故事很美,但终究要用业绩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