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可科技今天三季报出来了,中规中矩下难免让人对标超预期的二季度觉得有点不及预期
那么结合结合杭可科技2025年三季报数据和先导智能的合同负债情况,可通过以下逻辑推演先导智能的三季度营收和利润:
一、合同负债与收入转化的核心逻辑
1. 合同负债的本质
合同负债是客户预付的设备款,反映未来收入潜力。锂电设备行业通常采用“预收款+验收款+质保金”模式,预收款比例约20%-40%。因此,合同负债规模与未来收入高度相关。
2. 杭可科技的合同负债转收入效率
杭可科技2025Q3营收7.51亿元,其合同负债转收入比例可通过历史数据估算。例如,2025H1杭可合同负债/营收为0.5166(即51.66%),假设Q3该比例保持稳定,则其Q3合同负债转收入金额约为7.51亿元×51.66%≈3.88亿元。若杭可Q3末合同负债为7.67亿元(根据Q2末合同负债15亿元及转收入3.88亿元倒推),则其合同负债转收入比例约为50.6%。
3. 先导智能的合同负债规模
先导智能2025Q2末合同负债为130.6亿元,结合新增订单(如9月签订的200亿元固态电池整线设备独家协议),假设Q3末合同负债增至140亿元(环比增长7.2%)。
二、营收推演:基于合同负债转收入比例
1. 行业基准比例
锂电设备行业合同负债转收入比例通常为40%-60%。考虑到先导智能作为龙头企业,订单质量更高(合同负债/存货比例达88%),假设其转收入比例为55%。
2. 先导智能Q3营收估算
若Q3末合同负债为140亿元,按55%转收入比例计算,Q3营收约为140亿元×55%=77亿元。但需考虑以下因素调整:
- 新增订单影响:200亿元固态电池订单可能部分计入Q3合同负债,但设备交付周期通常为6-12个月,Q3实际转收入比例可能较低(假设20%),即贡献营收200亿元×20%=40亿元。
- 常规订单转收入:扣除新增订单后,常规合同负债转收入为(140亿元-200亿元×20%)×55%=55亿元。
- 总营收估算:40亿元(新增订单)+55亿元(常规订单)=95亿元。
三、利润推演:基于毛利率与费用率
1. 毛利率对比
杭可科技2025Q3毛利率为40.07%,主要受益于固态电池设备订单(价值占比达40%)。先导智能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更早,技术壁垒更高,其固态电池设备毛利率超50%,且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至25%以上(毛利率更高)。假设先导Q3综合毛利率为33.07%(持平于Q2的33.07% )。
2. 净利润率估算
杭可科技Q3净利率为13.01% ,先导智能因规模效应和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净利率可达15%(参考Q2净利率10.68%及行业龙头溢价)。
3. 先导智能Q3净利润估算
按营收95亿元、净利率按照杭可科技13.01%计算,净利润约为95亿元×13%=12.35亿元,如果按照行业龙头15%算95亿×15%=14.25亿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先导智能2025Q3营收预计为95亿元,净利润约12.35至-14.25亿元。这一结论基于以下核心假设:
- 合同负债转收入比例为55%,新增电池设备订单贡献40亿元营收;
- 综合毛利率33%至38%,净利率达13-15%。
那么三季报不算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按照已有负债合同计算下应该在12.35-14.25亿。所以大可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