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在9月12日通过互动平台和官方渠道密集释放了其在固态电池装备领域的最新进展。根据公司披露,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关键核心技术均自身研发且自主可控。这一表述在多家媒体报道中得到交叉验证。
从技术细节来看,先导智能的整线产品可柔性适配多种电解质材料体系,包括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设备覆盖从全固态电极制备到高压化成分容的全制造环节,具体涵盖混料及干法、湿法极片复合设备,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及转印复合设备,新一代固态叠片机,胶框印刷设备,以及等静压设备等致密化设备。公司特别强调,其最新量产型干法涂布设备能够满足产品幅宽1000mm、负极速度80m/min、正极速度60m/min的生产需求。
在市场拓展方面,先导智能已与多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达成设备合作,向欧美日韩等地区及国内的头部电池客户、知名车企和新兴电池客户交付了各工段的固态电池核心设备,并成功输出量产级固态电池整线方案。公司透露,相关产品已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并陆续获得重复订单,后续有望持续放量。清陶、冠宇等企业被明确提及为其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董事长王燕清在近期调研活动中表示,对先导而言,技术的迭代不是挑战,而是引领行业的机会。其策略是技术同步,装备先行,在客户还在实验室验证新想法时,团队就已经参与设计能量产的解决方案。这种前瞻性布局理念与公司实际技术进展形成了呼应。
从财务数据看,先导智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10亿元,同比增长14.92%,净利润7.40亿元,同比增长61.19%。其中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收入45.45亿元,同比增长16.40%,海外业务收入达到11.54亿元,毛利率提升至40.27%。这些数据为其技术投入和市场拓展提供了财务支撑。
尽管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但资本市场反应呈现分化。9月12日公司股价下跌8.86%,成交额达146.45亿元,换手率16.77%,显示市场对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仍存在不同预期。同时,公司也通过公告提示固态电池相关业务推进存在不确定性,这或许反映了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挑战。
从产业层面观察,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其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先导智能此时宣布打通全线工艺环节,并与多家头部客户达成合作,表明其在固态电池装备领域已建立先发优势。但产业化进程的具体时间表和规模效应仍有待市场验证。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