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辉能源最新回应投资者提问时明确表示:公司目前主要储能产品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且相关产品价格较今年上半年已有一定上涨。这一消息在当前新能源产业链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当多数电池企业还在为产能利用率发愁时,鹏辉能源却实现了产销两旺,甚至具备提价能力,无疑释放出积极信号。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储能产品已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等多个地区,海外销量同比大幅增长。这说明鹏辉能源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也在全球分布式储能和户用储能需求持续升温的浪潮中抓住了机遇。尤其是在欧美对本土储能制造扶持政策加码的环境下,能够实现大规模出口,反映出公司在产品认证、渠道布局和品牌认可度方面已具备一定竞争力。
看到这条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意外,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今年以来,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按理说会压缩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但鹏辉能源反而能涨价,只能说明一个逻辑:供需格局正在反转。不是所有环节都在过剩,恰恰是在特定应用场景——比如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系统中,高质量、高安全性的电芯供给仍偏紧。而鹏辉能源长期聚焦中小型储能和消费类储能领域,产品定位精准,客户黏性强,因此在行业出清阶段反而赢得了市场份额。
另外,我也注意到公司当前股价有所回调,最新跌幅达5.85%,成交额超14亿元,显示出市场情绪仍存分歧。部分资金可能担忧短期涨幅过高后的调整压力,或是对四季度业绩能否持续高增存疑。但从基本面来看,满产满销+价格上涨+海外放量,这三个要素同时出现,已经构成了较强的业绩支撑逻辑。尤其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极端气候频发推升备电需求的大趋势下,储能不再是可选配置,而是刚性需求。
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塑料蓄电池外壳行业的研究报告提到,整个产业链仍面临原材料波动、技术升级和环保要求提升的压力。鹏辉能源虽暂时领先,但若不能持续投入研发、优化成本结构,未来仍可能被更具规模效应的企业反超。
总的来说,这次表态不只是简单的投资者问答,更像是行业拐点的一个缩影——储能正在从“拼价格”转向“拼交付、拼品质”。而鹏辉能源,至少此刻,站在了风口之上。